默认计划
30918人加入学习
(548人评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JW
价格 免费
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试一试)

历史条件:帝制中国的政治核心坍塌——政治真空和权力失衡——思想解放成为可能

1919年6月28日 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意义上的终结:

20世纪初主要列强通过大规模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形式

[展开全文]

巴黎和会是在1919年处在法国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中国代表也参加了.由于山东问题,中国和日本代表团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但由于中国是弱国,山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次和会把中国重新交到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手中,[九国公约]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继而爆发了5.4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国民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尊重国民意见,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展开全文]

主要影响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展开全文]

主要影响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展开全文]

帝制中国的政治核心坍塌---政治真空和权利失衡---思想解放成为可能

[展开全文]

1919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开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新文化运动 的历史条件:

帝制中国的政治核心坍塌——政治真空和权力失衡——思想解放成为可能。

新青年的创办成为:

  1. 新文化运动的骨干
  2. 五四运动中的先进分子
  3.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
  4.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创立主体。

《新青年》独特的历史进步意义和魅力在于:

它开启了一个时代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并逐步推动新文化运动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宣传。

[展开全文]

1、《新青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宣传;

2、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第1次世界大战的终结;

3、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

[展开全文]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历史条件:帝制中国的政治核心坍塌—政治真空和权力失衡—思想解放成为可能

《新青年》的创刊,一般被认为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元年。

“新青年”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股骨干、五四运动中的先进分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创立主体。《新青年》它开启了一个时代,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并逐步推动新文化运动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宣传。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意义上的终结,中国代表拒签合约(拒签合约成为救中国弱国外交的一大成功)

※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对德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中国是参加对德宣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北洋军阀政府却准备接受这个决定。这次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月4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定为青年节。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展开全文]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意义上的终结

[展开全文]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意义的终结,

巴黎和会是民间外交的成功,北洋政府的外交失败。

中国政府在山东问题上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展开全文]

从《新青年》到巴黎和会:转型中的内外政治

历史条件

帝制中国政治核心坍塌——政治真空和权力失衡——思想解放成为可能

《新青年》的创刊,一般被认为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元年。

《新青年》独特的历史进步意义和魅力在于,它开启了一个时代,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并逐步推动新文化运动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宣传。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意义上的终结

20世纪初主要列强通过大规模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形式媾和的开端

中国代表拒签合约——弱化外交的失败。

 

三股力量

1、爱国学生、中国劳工联合向政府施压,要求拒签和约,反对出卖山东

2、新老殖民列强,企图强迫中国签约

3、北洋政府及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直接的行为主体。

 

有关和约的签字问题,成了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也就是当时的北洋政府)中间矛盾的焦点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