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5368 students enrolled
(15 reviews)
《工程结构抗震》
Price Free
音频听课 The mobile phone supports one-click class. (Try)

抗震结构利用结构各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抵御地震作用,吸收地震能量。立足于“抗”。

隔震结构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滑移层,阻止地震能量向上传递。立足于“隔”。

消能减震结构立足于“耗”。

为达到明显减震效果,通常基础隔震系统需具备四种特性:一是承载特性;二是隔震特性;三是复位特性;四是耗能特性。

消能减震原理:消能减震结构在结构中的某些部位设置消能装置,通过消能装置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小主体结构地震反应。

消能装置有:调频质量阻尼装置;调频液体阻尼装置;液压质量控制装置;粘弹性耗能装置;粘滞耗能装置;摩擦耗能装置;金属耗能装置。

 

[Full Article]

砂基液化机理: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他物理作用下,收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砂土液化的危害:使土体的抗震强度丧失,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陷,引发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

[Full Article]

建筑物震害原因:场地的震动作用;场地、地基的破坏作用。

场地的震动作用是指由于强烈地地面运动引起地面建筑振动而产生的破坏作用。如结构承载力不足等。

处理方法:合理的进行抗震设计和采取减震措施。

场地】地基的破坏作用一般是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地基失效引起。

如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

处理方法:场地选择和地基处理。

 

[Full Article]

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

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结构方案的选取是否合理,对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决定性作用。

规范规定:

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受力明确

传力合理

传力路线不间断

抗震分析与实际表现相符合

结构的变形能力取决于组成结构的构件及其连接的延性水平。

规范对各类结构采取的抗震措施,基本上是提高各类结构构件的延性水平。

[Full Article]

地表地震破坏:

1、地面破坏:地面错动,地面裂缝,地面隆起,如地面塌陷,地面喷水冒砂。

2、建筑物破坏,如房屋倒塌。

3、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

[Full Article]

地震震级: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

震级与能量的关系: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2倍;相差二级,能量相差1000倍。

按震级的地震分类:

微震——2级以下,人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2-4级,人有感觉;

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有破坏;

强烈地震——7级以上,有破坏;

特大地震——8级以上,有破坏。

由于震源深浅、震中距大小等不同,地震造成的破坏也不同。震级大,破坏力不一定大;震级小,破坏力不一定就小。

地震烈度: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

基本烈度也称为偶遇烈度或中震烈度。

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Full Article]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地震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破坏性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

按震源深浅分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波及范围小,但破坏力大。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波及范围大,但破坏力小。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弹性波。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分为横波(S波),纵波(P波)。

面波分为瑞利波、乐甫波。

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

建筑物破坏主要由面波造成。

 

 

[Full Article]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地震灾害调查是减轻和防止地震灾害的重要经验。

抗震研究和设计是减轻和防止地震灾害的重要基础。

 

[Full Article]

Teacher

工程结构抗震

Course features

PPT(32)
Vide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