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8人加入学习
(33人评价)
《管理信息系统》
价格 免费
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试一试)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Ob ject Oriented,简称OO方法)):作为一种(建模)方法论,强调了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模拟,把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转换工作量减少到最最小,OO方法特别适合于系统分析和设计。

一、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1、对象(object):对象是现实世界中某个实际存在的事物。对象是构成世界的一个独立单位,万物皆对象。每个对象具有静态与动态特征。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一个对象由一组属性和这组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构成。属性是描述对象静态特征的一个数据项,服务是描述对象动态特征的一个操作序列。

对象主要的四个元素:

  1. 对象的名称:对对象的命名
  2. 属性:描述对象的状态特征
  3. 操作:一类是在对象接受外界消磁触发后引起的自身操作,操作结果是修改了对象自身的状态;另一种是对象施加于其他对象的操作,操作结果对象将自己产生的输出作为消息向外发送。
  4. 接口:用来定义对象与外界的关系和通信方式。指对象受理外部消息所指定的操作的名称集合。

面向对象方法: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

[展开全文]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是一种采用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按照生命周期的工作步骤来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新系统是在旧系统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老化、淘汰,最后又被更新的系统所取代的,这个系统发展更新的过程被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系统开发的五个阶段:

  • 系统规划阶段
  • 系统分析阶段
  • 系统设计阶段
  • 系统实施阶段
  • 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与特点: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组织人力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编程),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从调试,自底向上、逐渐的构成整体系统。

结构化方法的特点(与传统方法相比,结构化方法强调遵循几本原则):

  • 面向用户的观点
  •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 自顶向下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的系统实施
  • 开发成果规范化、标准化、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
  • 深入调查研究

结构化方法的五大阶段(结构化方法中,整个开发过程分为五个首尾相连的阶段,成为生命周期法)

  1. 系统规划阶段:是根据用户的系统开发请求,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问题,确定新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确定分段实施进度,进行可行性分析,形成可行性报告。
  2. 系统分析阶段:任务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关系。指出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最后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系统分析说明书"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也是系统建设阶段的工作成果,更是系统设计的依据和将来评价、验收的依据。
  3. 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所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这个阶段也称为物理设计阶段。此阶段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技术文档为"系统设计说明书"。
  4. 系统实施阶段:是按物理设计的设计方案付诸于系统实现的具体工作。阶段任务是: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化,系统调试和转换等。这阶段工作量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同时展开任务,需精心安排、周密计划、合理组织、统筹调度和协调,保证顺利进行系统开发。实施阶段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阶段工作写"实施进度报告",测试之后写"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5. 系统运行阶段:投入运行后,应对系统的日常运行进行管理、维护和评价。系统运行结果是否良好标志着新旧系统生命的结束和诞生。

结构化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是强调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以整体优化为前提,按自顶向下的观点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强调严格地划分阶段,按步骤严格地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每一步工作都及时的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纠正。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果都要进行评审,前一阶段的工作审核不通过,不能进行后面阶段的开发。这样就避免了开发过程中混乱无序的状态,减少损失和返工,这是一种曾广泛采用的开发方法。

缺点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现:

  1. 资源耗费过大
  2. 缺乏灵活性
  3. 不适合开发信息需求不确定的系统
  4.  
[展开全文]

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任务和原则:

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根据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为企业建立起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最为核心的工作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系统目标一般分为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阶段。总体目标是指系统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技术、方法、手段,再系统具有的功能以及要达到系统开发效益上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战略性的。具体目标是在总体目标的前提下系统开发再系统环境、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功能要达到目标。

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信息系统的开发时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复杂行,难度大,主要体现在:

  • 信息手段复杂
  • 内容复杂,目标多样
  • 质量要求高
  • 环境复杂多变

4、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

  • 用户至上
  • 实用性和先进性
  • "一把手"
  • 数据为主
  • 抓主线
  • 人机合理分工

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

  • 必须有开发MIS的实际需要和迫切性
  • 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的基础
  • 必要的资金支持
  • 领导重视与业务部门的支持
  • 有不同层次的开发、使用、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官也人才队伍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1. 独立开发:指由本单位的工作人员独立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2. 委托开发:指由单位提出开发要求、新系统的功能、目标、开发时间等,委托有开发能力的单位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3. 合作开发:指由单位提出开发需要,与合作单位一起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开发成果由双方共享。这也是一种办委托的开发方式。
  4. 购买现成软件:指从小受伤手中直接购买已开发成功且功能强大的专项业务管理系信息系统软件。

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人员分工:

  • 项目经理
  • 系统分析员和系统设计师
  • 程序员
  • 数据库管理员
  • 系统测试员
  • 系统维护员
  • 用户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形成:

早起开发方法存在的问题

  • 目标含糊
  • 通信误解
  • 步骤混乱
  • 缺乏管理控制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分类:

系统开发方法论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信息系统开发的规律以及相关的技术和工具,从知识论、方法论、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一套符合现阶段人们认识的系统开发原则的方法和工具以指导开发的全过程。目前比较成熟和流行的系统开发方法:

  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核心思想是结构化分析、设计、编程)
  2. 原型法(核心思想是对问题认识、求解的模拟渐进过程)
  3. 面向对象法(核心思想是对对象及与对向有关的数据、操作进行抽象)

 

[展开全文]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与结合的结果,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阶段,这一阶段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2、具有东新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这一阶段属于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

3、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术语计算机网络阶段。

4、Internet与高速网络发展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1. 资源共享;
  2. 信息交换;
  3. 分布式处理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主要两种分类方式:

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对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

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大功能,从结构上可分为两个部分:负责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的资源子网和数据转发的 通信子网。

1、资源子网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组成。

  • 主机计算(Host)是资源子网的主要组成单元,通过高速通信线路和通信子网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
  • 终端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可以是仅具有简单输入和输出功能的哑终端,也可以是带有微处理器的智能终端。)他可以通过之际连入网中,也可以直接同通信控制处理机联接入网中。

2、通信子网由网络同你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全网数据传输、转发等功能。

  1. 通信控制处理机CCP又称前端处理机或节点处理机又被称为网络终端主要功能:
  • 网络接口:实现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接口协议,接受/发送用户信息。
  • 储存/转发:实现对报文分组的接受、校验、存储、转发功能。
  • 网络控制:对网络信息提供路径选择、网络流量控制等功能。

    2.  通信线路为通信控制处理机之间、通信控制处理机与主计算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是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有线线路,也是微波、无限信道和卫星信道等。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和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个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是建设计算机网络的第一步,是实现各种网络协议的基础,对网络性能、系统可靠性与通信费用有很大的影响。

常见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四种结构:

1、、星型结构结构简单,访问协议简单,单机故障不会影响网络运行;缺点对中心结点的可靠性要求高,中心结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系统的扩充比较困难。

2、环型结构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适合光纤介质网络;但是任何一个结点的故障都会使全网瘫痪,结点的增加或减少都比较困难。

3、总线型结构结构简单,易于扩充、价格低廉、容易安装。缺点是容易出现故障后需要检查总线在各结点的链接,因此查错比较困难;虽然某台计算机故障不会影响网络运行,但是总线断开则网络将不可使用。

4、树形结构结构中的故障比较容易检测和隔离。点对点式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是星型、环形、树型等,广播式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是总线型、环型、卫星型等。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信号:数据通信史研究电信号在计算机之间的传输,按照发送算产生的信号形式,将信号分为两类:

  • 模拟信号;连续信号;
  • 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信号还可以分为两类:

  • 基带信号:将数字信号1或者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并送到线路上传输的信号。
  • 宽带信号: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

2、信道: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方传送信息的线路,因此,一条通信线路至少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信道上所允许传输的信号类型可分为:

  • 模拟信道:传送模拟信号的信道
  • 数字信道:传送数字信号的信道

数字信号在经过数/模转换后可在模拟信道上传送,而模拟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后可在数字信道上传送。

3、调制解调器Modem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调制与解调过程在一个设备中实现。按照传输速度率分为:低速、中速、高速。(目前常用高速Modem)

  1. 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完成调制功能的设备称调制器。
  2. 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完成解调功能的设备称解调器。

4、数据通信方式: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换的方式,分为三种基本方式:

  1. 单工通信:只能沿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2. 半双工通信:通信上方都可以发送(接受)信息,但不能同时双向发送。
  3. 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效率高)

5、多路复用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是指在一条物理通信线路上建立多条通信信道的技术。一般分为三种基本形式:

  1. 频分多路复用(FDM):是将多路信号的每一路信号用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整,且各个在播占用的频率范围都是不同的,即哥哥信道所占用的频带不相互重叠。
  2. 波分多路复用(WDM):是在光学系统中利用衍射光栅来实现多路不同频率广播信号的合成分解。光纤就是采用了波长分隔多路复用。
  3. 时分多路复用(TDM):是以信道传世实际作为分割对象,通过对多个信道分配互相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的多路复用。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数据传输速度:两种度量单位。

  • 波特率:指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传送的波形个数(单位:波特 band)
  • 比特率:数据传输速率数指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传送的二进制位数。(单位:比特每秒,b/s)

2、误码率:是二进制符号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金丝等于被传错的二进制符号数与所传二进制符号总数的比值。

3、信道容量:是指信道能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用单位时间内最大可传送的比特数表示。它取决于信道频带F、可用时间T及信噪比S/N。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之间应满足:信道容量大于传输速率的关系。

传送介质:是信息传输的载体,是通过通信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很多,基本可分为两类: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无线介质(微波、卫星通信等)。

 

 

 

[展开全文]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广义、狭义两方面描述。

1、广义的管理信息系统:任何组织和单位都存在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2、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同时又具备它特有的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的功能。管理信息系统体现了管理现代化的标志,集系统观点,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应用的三要素。

四大基本观点:1、人机系统;2、能为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分析、计划、预测、控制)3、集成化4、社会技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 数据处理功能
  2. 计划功能
  3. 预测功能
  4. 控制功能
  5. 辅助决策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 按信息处理的技术手段分为手工系统、机械系统、电子系统
  • 按信息处理的方式分为联机系统、脱机系统
  • 按信息服务对象分为战略计划级、管理控制级、作业处理级系统
  • 按管理组织的职能分为市场销售、生产、供应、人力资源、财务、信息处理、高层管理等自系统

系统功能和应用分类的信息系统:

  1.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3. 事务型管理系信息系统
  4. 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
  5.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面向管理决策;综合性;人机系统;现代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结合;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战略信息系统的内涵:

战略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战略(这里的信息系统可以是服务组织内任何层次的、任何类型的信息系统。 战略描述了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是战略性的,是指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系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是能够改变组织的目标、过程、产品、服务或组织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以帮助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他可以是组织中任何层次上所应用的信息系统。)

一个信息系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称为战略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直接联系在一起,具体有两种联系方式:一 系统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经营战略实施的新方案,有此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战略;二 系统的应用直接有效地支持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

2、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的运行状况,具有有两条途径:一 系统的应用直接给企业来来了竞争优势;二 系统的应用削弱了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信息系统战略作用产生的层次:局部应用层、内部集成应用、业务流程的重组、经营网络的重组、经营范围重组

MRP I I(制造资源规划):在对一个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效计划安排的基础上,以达到最大的客户反映万元、最小的库存投资和搞笑的工厂作业为目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目标:根据反馈库存和车间在制品信息制定生产计划,在保证按期供货的前提下,减少在制品和库存的资金占用。MRP I I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企业的管理方面的集成,并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各种有限制造资源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利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ERP(企业资源规划):ERP突破了MRP I I的局限,把供需链内的 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看作是受控对象集成进来,并把时间作为一项关键的组员来考虑。

OPT(最优化生产技术):OPT方法正确认识到影响制造系统产出率的瓶颈环节,通过优化瓶颈环节的物流,提高制造效率,并对所有支持瓶颈环节的排序计划的工作环节排序。

OPT主要思想:

  • 追求物流平衡,不是能力平衡
  • 非瓶颈资源的利用水平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潜力,还有系统中其他一些约束来确定
  • 进行生产,并不总是等于有效的利用了资源
  • 在瓶颈资源上损失的时间,等于整个系统损失的时间
  • 在非瓶颈资源上节约时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 瓶颈环节决定了系统的产出和库存
  • 传输批量并不总是等于加工批量
  • 加工批量应当是可变的,不是固定的
  • 同时考虑系统的所有约束条件,才能确定优先级

Agile(敏捷制造):是90年代兴起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思想。这种方法面向现代企业集团化、虚拟化的需求能够极大的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和适应能力。作为一种制造目的是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上的敏捷性,及时满足市场多样化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以计算机为基础,综合生产过程中信息流和物流的运动,集市场研究、生产决策、经营管理、设计制造与销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是企业走向高度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技术与组织方式。

CIMS是利用计算机将所有信息系统综合为一体,neng gou进行系统设计、制造和管理的自动化系统。

[展开全文]

系统的定义:系统概念的定义特征的描述没有统一的定论。

系统描述定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定义的三个解释:

  1. 系统有若干元素组成的。
  2. 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3. 系统有一定的功能,人造系统总有一定的目的性。

系统的特征:

  1. 目的性
  2. 整体性
  3. 层次性
  4. 相关性
  5. 环境适应性

系统的分类:

  1. 系统的起源分类:自然系统、人工系统
  2. 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概念系统、、逻辑系统、物理系统
  3. 系统功能分类: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军事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
  4. 系统和外界的关系分类: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5. 系统内部结构分类:开环系统、闭环系统

系统的基本观点:系统的观点是系统必须用于特定目标;系统与外界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并通过便捷与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系统时动态的、发展的。

系统分析的原则:明确系统的目的,了解系统所要完成的任务;区分系统与环境;掌握系统的处理流程;吧我系统的分与合;自顶向下进行研究;注意系统的应变性。

系统方法: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以系统概念为主线,引用其他科学的一些理论、概念和思想形成的多远目的科学;作为工程,又具有和一般工程技术相同的特征;他还具有本身的特点。

系统的方法主要有系统的思想、数学的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以系统方法为基础进行的。

信息系统的概念:

  1. 信息系统的定义:是一个对组织内业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交换,以支持和改善组织的日常运作,满足管理人员解决问题而做出决策所需各种信息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组成: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收集(输入)、操作和存储(处理)、传播(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其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信息系统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维护,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和各种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实现目标,有信息资源处理模型指出的,由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与网络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人员、规章制度等组成的信息处理统一体。

信息系统的层次:一个单一的系统不可能为组织提供它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一个组织通常分为4个层次:操作层、知识层、管理层、战略层。

1、事务处理系统(TPS):了解事务处理系统应首先了解企业的基本操作和职能。

TPS特点:

与外籍环境进行直接的、最基本的信息交换,接受环境的输入,向外输出信息;TPS是其它信息系统的主要信息提供者,TPS客跟踪企业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只有在TPS中既可得到企业运行的实时信息,又可得到企业过去长期的记录。

2、知识工作系统会(KW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3、管理信息系统(MIS):

4、决策支持系统(DSS):是帮助决策者利用数据额、模型、方法、知识推理等去解决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人机交互系统。

DSS特征:

面向决策者;分析能力强;支持最优化、满意行、启发式的方法;强调DSS支持的作用,是'支持'而不是代替;模型和用户的公共驱动;强调交互式的处理方式;推理规则。

5、经理支持系统(EIS):

6、各类信息系统的关系:TPS直接与外界进行最基础的数据交换,是企业内基本运行数据的直接输入,TPS是组织中其他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EIS是下层信息的接受者,其它类型的系统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的信息交换。服务于不同功能领域信息系统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换。

 

[展开全文]

信息的三要素:客观性;主观性;有用性。

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和信息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核;数据是物理的,信息是概念的;信息对决策具有价值性;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

信息的基本特性:事实性;层次性;共享性;转换性;时滞性;实效性;增值性;不完全性。

信息的生命周期:要求、获得、服务和退出。

信息的收集:1、(信息的识别方法);2、(信息的采集)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加工:

信息的存储:

信息的维护:

信息的使用:1、技术方面;2、shi xian jia zhi zhuan huan

[展开全文]

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特色

PPT(80)
视频(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