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9人加入学习
(58人评价)
模拟电子技术(MOOC)
价格 免费
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试一试)

单向导电性

合成电场被削弱,PN结变窄

反偏电流,jie zhi

[展开全文]

自由电子扩散,,浓度相同时

留下不能移动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形成PN结

由N—P内电场

形成PN结,形成电子壁垒

浓度不同shi

[展开全文]

N型半导体  多子电子

少子空xue

加磷,五价元素,正离子多出来一个自由电子

忽略硅,产生大量自由电子和正电荷

由掺杂物决定

T温度

P型半导体  T相关

多子  空穴

少子  dian zi

掺硼,三价元素  负离子

N型和P型互相转型

 

 

 

 

 

[展开全文]

共价键

价电子

自由电子和空穴成对产生

自由电子逆电场运动,,自由运动

  1. 空穴电子顺电流方向
[展开全文]

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

电子器件:第一代--电子管,也称真空管

第二代--晶体管,也称半导体器件或固体器件

[展开全文]

所谓电子技术,是指“含有电子的、数据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或者类似性能的相关技术”.所谓“电子形式”,是指利用电子技术的不能被人的视或听学直接感知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转换的信息存在形式。电子技术可以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说是整个电子技术的基础,在信号放大、功率放大、整流稳压、模拟量反馈、混频、调制解调电路领域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高保真(Hi-Fi)的音箱系统、移动通讯领域的高频发射机等。 与模拟电路相比,数字电路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程序软件控制等一系列优点。从目前的的发展趋势来看,除一些特殊领域外,以前一些模拟电路的应用场合,大有逐步被数字电路所取代的趋势,如数字滤波器等

[展开全文]

放大电路对其负载,相当于负载的信号源

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就是相当于信号源的内阻

信号的不同分量可以分别在不同的通路fenx

[展开全文]

少子相互漂移,形成反向饱和电流

发射结回路为输入回路,集电结回路输出回路。

基极是两个回路的公共端这种接法为共jijijiefa

[展开全文]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9.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分类

9.2 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9.3功率放大电路

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电路特点:

(1.)T1与T2管交替导通;

(2)晶体管工作在乙类状态,集电极无静态电流;

(3)无静态功耗,效率高。

 

[展开全文]

3.电流串联负反馈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类型(主要指交流反馈)

特征:

输入端:根据输入端判断电路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

 输出端: 根据输出端判断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a.判断反馈网络

寻找输入与输出回路的共有网络

b.反馈的组态判断

1.令UO=0,Uf不等于0反馈作用存在,属于电流反馈

2.输入信号UI与反馈信号Uf在不同接入点,两种信号串联于电路的输入端,属于串联反馈。

3.判断反馈极性

利用瞬时极性法

当ui>0时

UO>0

UF>0

UId=UI-UF<UI

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4.电流串联负反馈

能够稳定输出电流

稳定输出电流的原理

(如果)

IO下降-Uf下降-Uid上升-UO上升-IO上升。

[展开全文]

晶体管的结构:由三个电极、两个PN结组成,按结构区分有NPN型和PNP型;按使用的材料不同分为硅管和锗管。

晶体管的四种工作状态:放大、截止、饱和、反向放大四种状态。

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它的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成一定的比例。所谓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其实就是用很小的基极电流去控制较大的集电极电流。

[展开全文]

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uA741为例)

交流参数

a. 开环差模电压增益Aud

b. 开环带宽(-3DB带宽)fh

c. 单位增益带宽Fbwg

d.单位增益上升速率Sr

e. 建立时间Tset

f.最大差模输入电压Uidm

j.最大共模输入电压Uicm

k.最大输入电流Iom

l.输出电压峰峰值Uopp

[展开全文]

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类型(主要指交流反馈)

输入端              基本放大电路               输出端

串联反馈                                               电压反馈

并联反馈             反馈网络                    电流反馈

 

反馈性质不同: 正反馈与负反馈

a.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

串联反馈:不同接入点

并联反馈 :同一接入点

b. 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与负载所在电极的比较奥:同极为“压”,异极为“流”

5. 反馈和负反馈放大电路

对于运放构成的放大电路:

负载与反馈网络并联  ----电压反馈

 

负载与反馈网络串联---电流反馈

[展开全文]

 7.5.4   电压比较器的特性及分析步骤

    运放的工作状态:

            1.   线性

             2. 非新性

确定运放工作区的方法:判断电路中有无负反馈。

 

 

有无反馈?有{1.负反馈-运放线性

                     {2.正反馈--运放非线性

                无

1. 单门限比较器的特性对比

a.零电平比较器

 b.非零电平比较器

2. 迟滞比较器的特性对比

a.反相输入迟滞比较器

b. 同相输入迟滞比较器

4. 迟滞比较器的特点

a.提高了电路抗干扰能力。

b. 降低了电路的灵敏度

c. 不能分辨2kuz范围内变化的信号。

5.传输特性的画法

a.画出坐标系

b. 标出特征点

c. 画出翻转曲线

d. 标注翻转的方向

传输特性的要求:

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

坐标轴      翻转点

结果          方向

             总结

电压比较器的分析步骤:

1.观察运放的工作状态(线性OR非线性)

2.运放工作状态非线性-电压比较器

3.分析比较器类型(单门限or迟滞比较器)

4.同相输入or反相输入比较器(确定翻转的方向)

5.分析比较器的翻转点(UL与UH)

6.画出传输特性(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

7.其它分析(若给出输入信号,画出输出波形等)

[展开全文]

第七章  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

 7.5.4   电压比较器的特性及分析步骤

    运放的工作状态:

            1.   线性

             2. 非新性

确定运放工作区的方法:判断电路中有无负反馈。

 

 

有无反馈?有{1.负反馈-运放线性

                     {2.正反馈--运放非线性

                无

1. 单门限比较器的特性对比

a.零电平比较器

 b.非零电平比较器

2. 迟滞比较器的特性对比

a.反相输入迟滞比较器

b. 同相输入迟滞比较器

4. 迟滞比较器的特点

a.提高了电路抗干扰能力。

b. 降低了电路的灵敏度

c. 不能分辨2kuz范围内变化的信号。

5.传输特性的画法

a.画出坐标系

b. 标出特征点

c. 画出翻转曲线

d. 标注翻转的方向

传输特性的要求:

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

坐标轴      翻转点

结果          方向

             总结

电压比较器的分析步骤:

1.观察运放的工作状态(线性OR非线性)

2.运放工作状态非线性-电压比较器

3.分析比较器类型(单门限or迟滞比较器)

4.同相输入or反相输入比较器(确定翻转的方向)

5.分析比较器的翻转点(UL与UH)

6.画出传输特性(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

7.其它分析(若给出输入信号,画出输出波形等)

 

 

 

 

 

 

[展开全文]

   第七章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

              信号检测系统基本框图

 

传感器-前置放大器-滤波器-增益调整-采样保持-A/

[展开全文]

第六章  集成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

6.1.1比例运算

理想运放的理想参数

1.开环增益:Avo约等于无穷大

2.输入电阻:Ri约等于无穷大

3. 输出电阻:R0约等于0

4.开环通频带;fBW约等于无穷大

5.共模抑制比:KCMR约等于无穷大

 

运放工作状态;

     1.线性--有负反馈

      2.非线性--无反馈或有正反馈

6.1.1 比例运算

1.反相比例器

 

运放工作于线性状态

 

由两个分析依据:1. “虚短”

                             2.“虚断”

反相比例电路的特点:

1.电路参数调整方便;

2.反相输入端“虚地”,Ub1约等于Ub2=0

则共模输入电压为零。对运放的共模抑制比要求低;

3.并联负反馈,输入电阻低,Rif约等于0R'if约等于R1,

对输入信号的负载能力有一定要求。

同相比例电路的特点:

1.串联负反馈,输入电阻很高,高达1000M欧以上;

2.Ub1约等于Ub2=U1,则共模输入电压高。对运放的共模抑制比要求高,限制了应用;

3.电路参数调整不如反向比例器方便。

 

[展开全文]

5.2.4 正确引入反馈

负反馈的作用:

 1.提高放大倍数稳定性

2.扩展频带

3.减小非线性失真

4.抑制环内的干扰和噪声

5.对输入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1.串联反馈

2.并联反馈

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1.电压反馈

2.电流反馈

如何正确引入反馈

注意:一定要保证引入的是负反馈

正确引入负反馈应考虑的两个主要问题

a.选择合适的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

对于电压放大器:选择出电压串联负反馈

稳定UO  提高Ri

 

对于电流放大器:选择电流并联负反馈

稳定IO                    降低Ri

 

对于电压-电流变换器:选择电流串联负反馈

     稳定IO                         提高Ri

对于电流-电压变换器:选择电压并联负反馈

稳定UO     降低Ri

b. 正确选用各元件参数

选择元件参数的依据

 反馈深度1+AF

目前,设计放大电路大多都选用继承运算放大器,

一旦运放定后,Au.Ro.Ri即被确定,剩下的工作就是估算反馈系数FO。

[展开全文]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负反馈的作用:

 1.提高放大倍数稳定性

2. 扩展频带

3. 减小非线性失真

4.抑制环内的干扰和噪声

5.对输入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a.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输入端                      基本放大电路

串联反馈                                     反馈网络 

并联反馈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1. 串联反馈

                                         2.并联反馈

a. 串联负反馈

基本放大电路 的输入电阻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总结

串联电路, 电阻增大

串联负反馈,提高输入电阻,

和开环时相比,输入电阻提高1+AF倍

b. 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1.电压反馈  2.电流反馈

              总结

电压反馈,稳定输出电压--恒压源;

恒压源,内阻小;

电压反馈减小输出电阻,

减小到基本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的1/1+AOF倍。

电流反馈,稳定输出电流--恒流源;

恒流源,内阻大;

电流反馈提高输出电阻,

提高到基本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的1+AoF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