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的工作称为数据处理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的工作称为数据处理
1、数据处理核心问题是数据管理,包括数据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2、进货单,领料单,销售单等变成财务信息,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3、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数据,可以为人们提供决策依据。
4、数据处理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处理是一个过程,包括采集、存储、传递、处理、检索五个环节。其中处理包括分组,汇总,计算,排序。
5、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组织、编码、分类、存储等操作;
6、数据模型是指反映事物及客观事物间联系的数据组织的结构和形式。
7、了解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是学习数据库的基础。
8、概念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的实现 。(核心和基础)
9、层次模型采用树状结构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只有一个节点没有父节点,该节点称为根节点。其它节点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数据系统中最早采用的模型。
10、网状模型表示多个从属关系的层次结构,呈现一种交差关系的网络机构。
11、
1.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主要领域,其核心问题是数据管理,包括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等操作。
2.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手工管理,计算机系统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系统等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出现了分布式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
名词解释
数据处理、数据、数据管理、
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的数据库。
数据处理的过程:采集、存储、传递、处理、检索。
数据管理:指对数据进行组织、编码、分类、存储
数据管理发展3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VF数据库及其应用
VF数据库基础
目的:以数据库的方式,运用有关计算机软件工具
数据和数据处理
从本质讲,信息仍是数据,但它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数据,可以作为人们进行决策的依据。
数据处理: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的工作称为数据处理
包括: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分组、汇总,计算,排序等)和检索等五个环节。
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组织、编码、分类、存储和等操作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人工管理--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
数据模型
是指反映客观事物及客观事物间联系的数据组织的结构和形式。
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分为两个不同层次:
概念模型(信息模型)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数据模型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层次模型:采用梳妆结构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有且只有一个节点没有父节点,该节点称为根节点。其他节点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
网状模型:是层次模型的扩展,宝石多个从属关系的层次结构,城建一种交叉关系
关系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
已对象为单位的,每个对象包含其属性和方法,具有等特点
文件
第一节
1.数据由原始事实(如员工姓名、每周的工作时间、存货的水数量或者销售订单等)组成。
2.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分组、汇总、计算、排序等)和检索等五个环节。
数据-转换过程(选择、组织和复制)-信息
3.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第二节
1.数据模型划分两类:概念模型也是信息模型、数据模型
2.层次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早采用的数据模型
3.网状模型是层次模型的扩展,其特征有:1.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2.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个双亲。
4.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表示数据和数据之间的联系。
5.
一、信息数据和数据处理
信息仍然是数据,是通过人类加工的数据;
数据→信息,这个工作叫数据处理;
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检索五个环节;
数据处理的核心是数据管理;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人工管理;
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数据库系统阶段;
特点:结构化、共享性高、冗余性低、扩充
二、数据模型
反映客观事物及客观事物间联系的数据组织和结构的形式;
根据模型应用目的分类:概念模型、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采用树状结构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网状模型:多个从属关系的层次结构,呈现一种交叉关系的网络结构
第一讲
VF数据库基础
第一节 信息、数据和数据处理
1.1.1 数据与信息
数据是描述客观事实的符号,它可以是一组文字和数字、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它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记录。
信息以一定的规则组织在一起的事实的集合,这种组织方式可以具有超出信息本身以外的额外价值。
从本质上来讲,信息仍然是数据,但它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
分布式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
网状模型的主要特征:
1.有1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2.至少有1个结点有多个双亲。
第一讲 VF数据库基础
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主要领域,其核心问题就是数据管理。
数据是描述客观事实的符号,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记录。
数据是由原始事实组成。
规则和关系就能够将数据组织起来成为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的工作称为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技术其展经历了了以下几个阶段
模型是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
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是学习数据库的基础
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可分俄日亮了处于不停的层次。
概念模型(信息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他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
数据莫信号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采用树状结构便是数据之间的联系。
在层次模型中,有且只有一个叫节点没有父节点,该节点陈格日根节点。其他接待你由且只有一个父节点。
层次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早曹勇的数据模型。
网状模型:
是层次模型的扩展,它表示多个从属关系的层次结构,呈现一种价差的网络结构,网状模型是由向“图”结构。
其特征如下:
有一个以上的节点无双亲。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形式表示数据和数据之间的联系。广义:任何数据模型都描述一定的事物数据之间的关系。
面向对象模型:数据库存储是以对象为单位的,对象
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等操作。
主要特征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发展
数据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财经工作的各个方面
学习目的
VF数据库及应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