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50464人加入学习
(1224人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
价格 免费
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试一试)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1946年  

电子管  

[展开全文]

1946年 美国宾尼法尼亚大学   

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  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

 

[展开全文]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

[展开全文]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组成、数据表示、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计算机的特点有7种

[展开全文]
  1. 第一台计算机 诞生在 1946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 第一代:
[展开全文]

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冯诺依曼体系电子管主

[展开全文]

第一章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年集成电路,与第一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进入网络化时代

1.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4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普及化的代表)

 

[展开全文]

计算机的诞生:

诞生的时间:1946年

诞生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特点:

1、采用冯诺曼体系

2、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跨越时代:1946—1957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跨越的时代:1958—1964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跨越年代:1965—197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跨越时代:1971年至今

计算机的分类:

1、电子模拟计算机

2、电子数字计算机

3、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计算机的特点:

1、自动控制能力/

2、高速运算能力

3、计算精度高

4、可靠性

5、超强的记忆能力

6、逻辑判断能力

7、通用性强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

2、信息处理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模式识别)

6、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

7、多媒体技术  

1、数据

2、信息

信息的特征: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两者的区别: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数据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基本素材

以单选题的形式出题

 

[展开全文]

1.计算机诞生   诞生时间:1946年  地点:美国宾夕尼亚大学  特点:1.冯。诺依曼体系 2.电子管件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用作科学计算)

 

2 四代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器件特征:主元器件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

器件特征:主元件为小、中规模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存储芯片

特点:体积小、工号低、性能高、应用领域转化为信息处理

主要标志:

第四大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

器件:主元器件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内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外村为磁盘、光盘

标志:操作系统完善。微型计算机诞生(微机)

 

 

 

 

 

 

3.微型计算机发展

4 新一代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的分类方法

 

 

 

 

 

 

3.计算机的特点、

 

 

 

 

 

4.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5.信息概念

5.1数据

5.2信息

[展开全文]

一 计算机的发展史

1。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特点:&采用冯•诺依曼体系。&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7

          体积大 耗电多 性能低 成本高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1958-1964

          体积大 功耗较低 性能低 应用领域拓宽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1970

        体积小 功耗较低 性能高 应用领域转化为信息处理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年至今

3。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核心是微处理器,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标志:人类进入了大众化普及应用计算机的新时代

代表性设备;Intel4004,8008芯片

发展趋势:体积更小巧,性价比更高的微型化

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是伴随着制造处理芯片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摩尔定律

发展趋势是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像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的分类

1,按照处理数据方式的不同 电子模拟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

                                  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2,按照计算机性能分类 巨型机 大型机 小型机 微型机 工作站 服务器等

3,按照适用范围分类 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三。计算机的特点

1自动控制能力

2高速运算能力

3计算精度高

4可靠性

5超强的记忆能力

6逻辑判断能力

7通用性强

 

四。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

2信息处理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

7多媒体技术

 

五。信息的基本概念

1,数据

人们要处理的客观事物的表示,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信息的载体。数据是能够储存在计算机中并为计算机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2,信息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的特征的反映

特征: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两者的区别: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数据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的基本素材。

3,信息处理

是使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输入,输出,存储,编辑,统计,输出等

4,信息系统

完成对数据一系列处理的系统

5,信息技术

涉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微软技术,传感技术等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渗透到各种传统技术中,并形成了多边缘学科。

物质,能源,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3个基本要素。

 

 

xuan ze ti

[展开全文]

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信息的共享、传递交换以及传播等。

 

 

[展开全文]

诞生地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诞生时间:1946年

器件特征:电子管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数据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的进本素材。

物质、能源、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3个基本要素。

[展开全文]

一、计算机的概念

1、计算机的诞生:诞生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展开全文]

第一章  CP basic 

1.1

1.发展史:

1/4诞生

A.1946年,

B.UPenn,

C.特点:

a:冯诺依曼体系

b: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2/4四代机

一:第一代计算机

A    1946~1957

B:   The first electronic CP used vacuum tubes and other componets,

C:    and this made equpment very large and bulky, power consumption,low performance,and high cost.

D:Main Symbols:

1,模拟量---数字量计算,开创数字化技术

2,形成CP基本结构,Von Neuman Architecture

3,machine language 和assembly language 

4,CRT (阴极射线管)作为字符显示器

二: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

A:1958-1964

B:vacuum tubes ,内存为磁芯,外存,磁盘磁带

C:特点

Large volume, low power consumption, low performance,  widens the application field

D:Main Symbols:

1:开创CP处理文字和图形新阶

2: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

3:高级语言出现,FORTRAN,COBOL...

4:通用机/专用机,鼠标出现

三:第三代计算机

A:1965-1970

:B器件特征:主元器件为小中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芯片

C:特点:体积小,功耗低,性能高,信息处理

D:Main Symbols:

1,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

2,操作系统完善,出现分时操作系统

3,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出现,可开发复杂软件

4,序列机推出,解决了硬件不断升级,软件相对稳定的矛盾

5,巨,大,中,小机型分类明显

四: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A:跨越时代1971至今

B:器件特征:主元器件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存为磁盘,光盘

C:Main Symbols:

1,操作系统完善,软件成为新型行业

2,CP应用更新迅猛,产品覆盖各机型

3,CP进入网络化时代

4,微机出现

 

3/4微机发展

四代机的典型代表,简称PC

核心是微处理器,VON NOEMAN 体系

标志:人类社会进入大众化普及应用计算机新时代

代表设备:Intel 4004,8008芯片

趋势:更小巧,性价比更高微型化

 

4/4新一代CP发展趋势

1,随着芯片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

2,摩尔定律(intel 创始人摩尔)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尽管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摩尔定律仍应该被认为是观测或推测,而不是一个物理或自然法。预计定律将持续到至少2015年或2020年。然而,2010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的更新增长已经放缓在2013年年底,之后的时间里晶体管数量密度预计只会每三年翻一番。

3,发展趋势: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每秒百亿,中国的银河),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2.CP的分类方法

1/3处理数据方式分类

a:电子模拟CP

b:电子数字CP

c:模拟数字混合CP

 

2/3使用范围分类(性能分类)

巨型机(科学计算)

大型机(科学计算,地质勘探,银行业务处理,大型企业管理)

小型机(中小型单位)

微型机(家庭,个人)

工作站(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

服务器(多CPU,大容量存储,)

3/3规模和处理能力分类(适用范围)

1,通用

2,专用  

 

3。CP的特点

1/6AUTO CONTROL

2/6高速运算

3/6 memory

4/6精度

5/6逻辑判断

6/6通用性

4.CP的应用领域

1/7科学计算

2/7数据处理

3/7自动控制

4/7 CP的辅助系统

5/7人工智能

6/7net

7/7 多媒体

5.信息的基本概念

1/4 data

数据是能够存储再CP中并为CP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2/4信息

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食物的变化的特征的反映,特征: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以上两种的区别: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数据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的基本素材

 

3/4信息处理

采集,输入,输出,存储,编辑,统计,输出。。。

4/4信息系统

完成对数据一系列处理的系统

5信息技术(Tnformation Technology)IT

物质,能源,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

 

 

 

 

[展开全文]

计算机分类方法:处理数据;使用范围;规模和处理能力.

[展开全文]

计算机诞生,四代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发展,新一代计算机的发展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