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50385人加入学习
(1224人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
价格 免费
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试一试)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计算机发展史:1946年诞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特点: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2)跨越时代:1965-1970年

2、计算机的分类方法

(1)按处理数据方式分为: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模拟数字计算混合计算机

(2)按计算机性能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和服务器。

(3)按适用范围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

自动控制、高速运算、计算精度、可靠性、超强的记忆、逻辑判断、通用性。

4、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应用领域:7个方面

5、信息的基本概念概念

特征: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党的数据;数据是未经处理的素材。

[展开全文]

数据处理方式:模拟,数字,模拟数字混合

性能 巨星机 大型机 小型机 微型机 工作站和服务器

适用范围  通用  专

[展开全文]

1.巨型化-微型化 -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个性化

2.

 

[展开全文]

计算机的特点

1、自动控制能力

2、运算能力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超强记忆能力

6、逻辑判断能力

7、通用性强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

2、信息处理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

7、多媒体技术

数据的处理是1⃣️01的二进制

信息的特质

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人类社会的3个基本要素:物质、能源、信息

[展开全文]

计算机网络时代。智能化的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需求。

[展开全文]

1、计算机的发展史

1)计算机诞生:1946年 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 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电子管主要元件

2)四代计算机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微型计算机

4)

[展开全文]

计算机发展史

诞生 eniac 1946 宾士法尼亚大学

采用冯诺伊曼体系 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 体积大

5000次加法 400次乘法

电子管 1946-1957文字

字符显示器

晶体管1958-1964图片

集成电路1965-1970信息处理

大规模 1971-今 主元器件为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前提条件

 

计算机诞生 四代 微型 新一代

数据处理方式

特点 

组成

数据二进制 特殊符号如何表示

 

[展开全文]

计算机的诞生:

时间:1946年

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特点:

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计算速度低。

[展开全文]

计算机特点:
1.自动控制能力,2.高速运算能力,3.计算精度高4.可靠性5.超强的记忆能力光盘硬盘6.逻辑判断能力7.通用性强结构复杂,体现应用能力,

[展开全文]

ENIAC计算机诞生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冯诺依曼体系,电子管。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微型计算机发展,新一代计算机的发展。

[展开全文]

按处理数据方式的不同

1电子模拟计算机

2电子数字计算机

3

[展开全文]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特点

[展开全文]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LAC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按处理数据方式的不同分类为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数据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按性能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等

计算机特点:自动控制能力、高速运算能力,计算精度高、可靠性、超强的记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通用性强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