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50373人加入学习
(1224人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
价格 免费
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试一试)

计算机诞生时间:1964年,美国

 

 

[展开全文]

计算机发展史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采用冯诺伊曼体系第一台计算机以 电子管作为主要元部件体积大速度慢,冯诺依曼体系是有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 影响到了今后计算机的发展史作第一台计算机体积庞大占地为150多平方米,以电子管为主要元部件,只能满足5000次的加法运算400次的 乘法运算 因为站地面积大代价高只能满足科学计算所用。 

2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根据元器件的发展分成四各阶段,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跨越年代为1946至1957年,器件的特征为主元件为电子管,内存为磁鼓外存为纸袋卡片和磁带等。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体积大耗电高性能低成本高。主要标志为。《1》确定模拟量可变化数字量进行计算开创数字话新时代《2》形成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即冯诺依曼体系《3》确定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机器语言,汇编语言《4》首次使用阴极射管《grt》作为计算机的字符显示器和现在的图形显示器不同。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时代为1958至1964年。器件特点为晶体管内存为磁芯外存为磁带和磁盘,特点为体积大功耗较低性能低应用领域扩宽。主要标志《1》开创计算机文字和图形阶段,《2》系统出现监控程序,提出操作系统的概念《3》高级语言出现fortran.    cobol等《4》出现了通用机和专用机之分鼠标开始使用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时代1965至1970芯片特征主元器为小,中规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储存芯片,特点体积小功耗较低,性能高应用领域转化为信息处理

主要标志

《1》运行速度达到每秒100万以上《2》系统更加完善出现分时操作系统《3》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出现可开发复杂软件《4》序列机推出硬件不断升级软件相对稳定《5》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和小型机分类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时代1971年至今,器件特征主元器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电路外存为磁盘光盘。

主要标志《1》系统不断完善软件开发成为新型行业《2》计算机应用更新迅猛,覆盖各种机型《3》发展进入网络化时代《4》微型计算机诞生

主元器件只有这中超的规模集成电路的方式 才可能使我们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才为微型计算也的诞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是第四代计算机的代表简称微机或个人计算机或PC机

 核心是微处理器采用冯诺依曼体系进入了大众化普及计算机的时代代表设备InteI,4004,8008芯片

标志着当时计算机的诞生体积更小化操作更简洁等微型化过程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划分与主元器件的不同。制造处理芯片的进步而发展会涉及到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的创始人摩尔提出的

发展趋势是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

 

 

 

 

 

 

 

 

 

 

 

 

 

 

 

 

 

 

 

 

[展开全文]

1.计算机的诞生: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采用冯诺依曼体系,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展开全文]

第一台计算机在1946年诞生于美国;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跨越时代:1946-1957年;

特点:体积大、耗电多、性能低、成本高;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跨越时代:1958-1964年;

特点:体积大、功耗较低、性能低、应用领域扩宽;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跨越时代:1965-1970年;

标志:运算速度已达每秒100万次以上

特点:体积小、功耗较低、性能高、应用领域转化为信息处理;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跨越时代:1971年至今;

标志:微型计算机诞生;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网络化时代;

 

         

[展开全文]

1.1.1计算机发展阶段

第一代 晶体管计算机 1946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 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年 

      微型计算机 核心是微处理器 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1.1.2分类

1.按处理数据方式分类:  电子模拟、电子数字、模拟数字混合

2.按性能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和服务器

3.按适用范围:通用、专用

1.1.3计算机特点

自动控制能力、高速运算能力、计算精度高、可靠性、超强记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通用性强

精度高→字长

可靠性高→故障低

超强记忆能力→大容量存储硬件,光盘等

逻辑判断能力→程序体现

通用性强→可编程性

1.1.4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

1.1.5信息基本概念

1)数据--能存储在计算机中为计算机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2)信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的特征的反映  具有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区别,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数据是未经处理的,客观事物存在的

3)信息处理

4)信息系统:完成对数据一系列处理的系统

5)信息技术(IT)综合应用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

 

 

 

 

 

 

 

 

[展开全文]

计算机特点:

自动控制,高速运算、记忆、精度、逻辑判断、通用性。

计算机用途: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网络、多媒体

计算机发展史: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1946 ENIAC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冯诺依曼体系  电子管

  1.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7
  2.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8——1964
  3.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1970
  4. 第四代大规模继承电路计算机 1971年至今

计算机分类:

    按处理数据方式分:

  1. 电子模拟计算机
  2. 电子数字计算机
  3. 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按性能分:巨型、大型、小型、微型、工作站、服务器。

    使用范围: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计算机特点:

  1. 自动控制能力
  2. 告诉运算能力
  3. 计算精度高
  4. 可靠性
  5. 超强的记忆能力
  6. 逻辑判断能力
  7. 通用性强

信息的基本概念

  1. 数据
  2. 信息: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两者区别:

  1.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2. 数据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的基本素材。

信息处理:

使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输入、输出、存储、编辑、统计。

信息系统:

完成对数据一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渗透到各种传统技术中心,并形成了多种边缘学课。

人类社会的3个基本要素:物质、能源、信息。

 

[展开全文]

诞生、分类、发展。

软硬件。

发展史:诞生、四代、微机、新一代的发展。

分类;处理数据方式、使用范围、规格和处理能力。

特点:自动控制、高速运算、记忆、精度

。。。。。。

 

ENIAC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采用冯诺依曼体系,主要运用电子管、体积庞大150平方米、运算速度低(只能进行5000次加法或是400次的乘法运算),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的作用。

 

根据使用的元器件进行分类,分为四代。

第一代,1046~1957年,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即冯诺依曼体系;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第二代:晶体管,1958年~1964年,功耗较低,应用领域拓宽,开创了处理文字和图形,出现了监控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高级语言(FORTRAN、COBOL),出现了通用机与专用机之分,开始使用鼠标。

第三代:集成电路,1965年~1970年,应用领域转化为信息处理,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以上,出现分时操作系统,可开发复杂软件,推出了序列机,各体型计算机有了明显分类。

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1年至今,操作系统不断完善软件开发成为新型行业,产品覆盖各种机型,进入网络化,微型计算机诞生。

微机的发展,个人计算机或PC机,微处理器,冯诺依曼体系,代表性设备:INTEL4004、8008芯片,体积更小性价比更高。

计算机发展趋势:主元器件的不同,摩尔定律,是以超大规格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各个方向发展。现处理速度f每秒百亿次以上。我国银河系列计算机。

巨型化:功能强大;

微型化:体积小方便应用;

网络化:网络互联,信息资源的共享;

智能化:模拟人的能力,人机交互;

多媒体化:对多媒化的处理交互等;

个性化:针对用户不同的计算机。

我们的光子量子神经网络计算机有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按处理数据方式不同可分为:电子模拟、电子数字、模拟数字混合三类。

按计算机的性能可分:巨(科学与军事应用)、大(科学计算,地质研究,银行业务处理)、小(企业用)、微(PC)、工作站和服务器(多CPU,大存储,为各用户提供服务)等。

搂适用范围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台式笔记本,科学计算、工程计算、数据处理等,用途广泛架构复杂,有软件支撑完成)和专用计算机(针对某种特殊应用而设计的计算机,数控车床、医疗器械,结构简单)。

计算机的七个特点:自动控制能力(按既定的程序设计进行工作,如何进行自动控制 ,是将设计的程序提前存储到存储区)、高速运算能力、计算精度高(精度的高低取决于计算机处理字长)、可靠性强(因硬件引起的无故障时间越来越长)、超强的记忆能力(来源于计算机的存储容量,运算存储与长期保存,光盘硬盘等)、逻辑判断处理能力(算数、逻辑、关系运算,以程序表现出来,与程序描述有关)、通知性强(相同体系架构下各计算机完成任务,与计算机的可编程性有关,将复杂的信息任务分解成基础运算及逻辑运算,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处理)。

计算机的七个应用领域:科学处理(数值计算,第一台计算机就是计算炮弹轨道而设计的,将问题数学模型化。),信息处理(数值数据+非数值数据(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对信息升级存储加工分类排序检索发布等一系列工作,办公企管图书检阅系统,数据更理非常大,对格式要求有所限定,与数据㔊库技术相结合。),自动控制(在工业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改善劳动环境、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辅助系统(应用辅助统称,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CAD提高设计时长。),人长智能(模拟人的思维活动,包括人脑推理决策等思维过程,人机交互。),计算机网络(根据目的实现信息共享交换传播,资源共享),多媒体技术(文字图形声音图像音频视频FLASH等的非数值数据进行加工集成,使其具体交互能力,传输带宽)。

信息的基本概念:数据在计算机中以01的二进制来表示,客观事物的表现,信息的载体,是处理符号的总称;信息可扩充性、传递性、共享性、处理性、时效性;我们获取信息就是为了处理信息,随着时间推移有的信息变的价值低;信息是处理过的有用的数据;数据是未经处理的基本素材;信息处理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信息处理的目的是获取有用信息;信息系统是对数据一系列的处理系统;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等)。

物质、能在、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3个基本要素。

 

 

 

 

 

 

[展开全文]

一、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英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7年。

3.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4.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5.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6.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7.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随着处理芯片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二、计算机的分类

1.按计算机性能分类

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和服务器。

2.按适用范围分类

普通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

一是自动控制能力

二是高速运算能力

三是计算精度高

四是可靠性

五是超强的记忆能力

六是逻辑判断能力

七是通用性强

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一是科学处理

二是信息处理

三是自动控制

四是计算机辅助系统

五是人工智能

六是计算机网络

七是多媒体技术

 

 

 

 

[展开全文]

第一台计算机 ;1946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年到1957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8年到1964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年到197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年至今

 

[展开全文]

1.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诞生,四代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发展,新一代计算机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计算机的分类方法

处理数据方式分类,使用范围分类,规模和处理能力分类

3.计算机的特点

自动控制,高速运算,记忆,精度,逻辑判断,通用性

4.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科学计算(数值计算),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网络,多媒体

5.信息概念

数据,信息,信息处理,信息系统

[展开全文]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   美国宾法尼亚大学   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计算机的分类方法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信息概念

[展开全文]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2系统的组成,3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4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1.1计算机发展史,1.2计算机的分类方法,1.3计算机的特点,1.4计算机的主要用途,1.5信息概念

1.1.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在美国宾尼法尼亚大学诞生。

1.1.2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跨越时代1946-1957年第二代晶体计算机跨越时代1958-1964年

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跨越时代1956-197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跨越时代1971至今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也称个人计算机或PC机

摩尔定律。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微型化、网格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是第五代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1.2.1按处理数据方式的不同分类 (三类:模拟、数字、模拟数字混合)

1.2.2按计算机性能分类(六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等)

1.2.3按适用范围分类(二类:同用机和专用机)

1.3自动控制,高速运算,计算精度高,可靠性,超强的记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通用性强。

1.4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

1.5.1数据

1.5.2信息

两者区别: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数据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的基本素材

1.5.3信息处理

1.5.4信息系统

1.5.5信息技术

[展开全文]

1.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诞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特点:采用冯诺伊曼体系2.电子管: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