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50373 students enrolled
(1224 reviews)
《计算机应用基础》
Price Free
音频听课 The mobile phone supports one-click class. (Try)

计算机应用基础:

统考知识点统计表

1、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的诞生、四代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发展、新一代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的分类方法

处理数据方式分类、使用范围分类、规模和处理能力分类

3、计算机的特点

自动控制、高速运算、记忆、精度、逻辑判断、通用性

4、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科学计算(数值计算)、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网络、多媒体

5、信息概念

数据、信息、信息处理、信息系统

一、计算机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特点: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二、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跨越年代:1946-1957年

(2)器件特征:主元器件为电子管;内存为磁鼓;外存为纸带、卡片和磁带等

(3)特点:体积大、耗电多、性能低、成本高

(4)主要特征:

   ·1、确立模拟量可变化为数字量进行计算,开创了数字化技术的新时代。

   ·2、形成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计冯·诺依曼体系。

   ·3、确定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4、首次使用阴极射线管CRT作为计算机的字符显示器。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跨越时代:1958-1964年

(2)器件特征:主元器件为晶体管;内存为磁芯;外存为磁盘和磁带等

(3)特点:体积大、功耗较低、性能低、应用领域拓宽

(4)主要标志:

  ·1、开创了计算机处理文字和图形的新阶段。

  ·2、系统软件出现了监控程序,提出了操作系统的理念。

  ·3、高级语言开始出现并使用,FORTAN、COBOL等。

  ·4、出现了通用机和专用机之分,鼠标开始使用。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跨越时代:1965-1970年

(2)器件特征:主元器件为小、中规模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存储芯片

(3)特点:体积小、功耗较低、性能高、应用领域转化为信息处理

(4)主要标志:

  ·1、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100万次以上。

  ·2、操作系统更加完善,出现分时操作系统。

  ·3、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出现,可开发复杂软件。

  ·4、序列机的推出,解决了“硬件不断升级、软件相对稳定”矛盾。

  ·5、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和小型机的分类明显。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跨越时代:1971年至今

(2)器件特征:主元器件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存为磁盘、光盘。

(3)主要标志:

  ·1、操作系统不断完善,软件开发成为新型行业。

  ·2、计算机应用和更新迅猛发展,产品覆盖各种机型。

  ·3、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网络化时代。

  ·4、微型计算机诞生。 

3、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是第四代计算机的典型代表。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也称个人计算机或PC机。

其核心是微处理器,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大众化普及应用计算机的新时代。

代表性设备:Intel  4004、8008芯片。

发展趋势:体积更小巧、性价比更高、操作更简洁的微型化。

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计算机的发展伴随着制造处理芯片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2)、摩尔定律。

(3)、发展趋势: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的分类

1、按处理数据方式的不同分类

(1)、电子模拟计算机(有一定的优缺点)

(2)、电子数字计算机

(3)、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2、按计算机的性能分类

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等。

3、按适用范围分类

(1)、通用计算机

(2)、专用计算机

计算机的特点

(1)自动控制能力

(2)高速运算能力

(3)计算精度高

(4)可靠性

(5)超强的记忆能力

(6)逻辑判断能力

(7)通用性强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处理

(2)信息处理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

(7)多媒体技术

信息的基本概念

1、数据

人们要处理的客观事物的表示;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信息的载体

数据是指能够存储在计算机中并为计算机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2、信息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的特征的反应

特征: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两者的区别: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数据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的基本素材。

3、信息处理

使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输入、输出、存储、编辑、统计、输出等。

4、信息系统

完成对数据一系列处理的系统

人事管理系统、宾馆信息管理系统等

5、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iogy, IT)

涉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等;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渗透到各种传统技术中,并形成了多种边缘学科。

物质、能源、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3个基本要素。

 

  信息的基本概念

  2020年9月16日笔记、

 

[Full Article]

2021/03/27  星期天

1、计算机的诞生时间:1946年

2、计算机的诞生地:美国宾夕尼亚大学

3、计算机的特点:①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②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4、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ENIAC

5、计算机按处理数据方式的不同分类;①电子模拟;②电子数字;③模拟数字混合。

6、计算机按性能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等

7、计算机按适用范围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8、计算机的特点:①自动控制能力;②高速运算能力;③计算精度高;④可靠性;⑤超强的记忆能力;⑥逻辑判断能力;⑦通用性强。

9、计算机额应用领域:①科学计算;②信息处理;③自动控制;④计算机辅助系统;⑤人工智能;⑥计算机网络;⑦多媒体技术。 

10、信息的基本概念:数据、信息、信息处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数据(二进制)人们要处理的客观事物的表示: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信息的载体。数据是指能够存储在计算机中并为计算的符合的总称。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的特征的反映。特征: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数据和信息的两者区别: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数据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基本素材

12、人类社会的3个基本要素:物质、能源、信息。

[Full Article]

一、计算机发展史

1、计算机的诞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诞生时间:1946年

(3)诞生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4)特点:①采用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科学家)体系;②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Full Article]

1、诞生时间1946年,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特点:采用冯.诺依曼体系、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3、四个阶段:

第一代1946-1957年

电子管,体积大

第二代1958-1964年

晶体管,内存为磁芯

开创了处理文字和图像的新阶段

第三代1965-1970年 集成电路计算机

小中规模集成电路

体积小、性能高

运算速度快,每秒100万次以上

操作系统更加完善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1971年至今

主元器件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操作系统不断完善,软件开发成为新型行业

应用和更新迅猛发展

微型计算机诞生

[Full Article]

1、世界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特点:1、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2.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

2.计算机发展阶段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特点:体积大、耗电多。标志:开创了数字化技术的新时代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特点:体积大、功耗较低、性能低。标志:开创了计算机处理文字和图形的新阶段。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年)特点:体积小功耗低。标志: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100万次以上。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特点:内存为半导体集成电路,标志: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网络时代。

计算机分类:按适用范围分:1、通用计算机  2.专用计算机。

计算机的特点:1.自动控制能力2.高速运算能力3.计算精度高4.可靠性5.超强的记忆能力6.逻辑判断能力7.通用性强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3.自动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6.计算机网络7.多媒体技术

信息的特征: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数据是未经过处理的。

[Full Article]

1,11计算机发展史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跨越时代。1965-1970

2,器件特征:主元器件小,中规模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储存芯片

3,体积小,功耗较低,性能高,应用领域转化为信息处理

4,主要标志:

计算速度已达到每秒100万次以上,

操作系统更加完善,出现分时操作系统

结构化程序设计出现,可开发复杂系统

系列机的推出,解决了硬件不断升级软件相对稳定的矛盾

几星级 大型机 中型机和小型机的分类明显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跨越时代:1971至今

2,期间特征,主元器件作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存为磁盘和光盘.

3,主要标志:

操作系统不断完善,软件开发成为新新型行业

微计算机诞生.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是第四代计算机的典型代表作,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也称个人计算机或者PC机.

其核心是微处理器,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大众化普及应用计算机的新时代。

代表性设备:Intel4004,8008芯片.

发展趋势:体积更小巧,性价比更高的微型化。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计算机的发展伴随着制造处理芯片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2,摩尔定律

3,发展趋势: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举行花,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1.1.2 计算机的分类

1,按照处理数据方式的不同分类

  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2,按照计算机性能分类:

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等. 上次学习到23分30秒

[Full Article]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 冯·诺依曼体系 电子管 字符显示器 

 二代晶体管 图形 鼠标开始使用

三代集成电路 小中规模集成电路 体积小 性能高 信息处理 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以上 有复杂软件

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1971至今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微型计算机诞生· 体积更小 性价比更高 个性化

第五代目标 智能化 

巨型机 科技计算 股票分析  大型机 地质勘探 大型企业业务处理 小型机 中小型企业 微型机 个人 计算机 工作站 图片处理 设计 (内存大 快)

 

 

[Full Article]

老师讲得太好了,非常仔细。

 

 

 

[Full Article]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讲: 李娟  讲师

主要有:

1.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4、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1.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包括:

 1.1.1、计算机发展史包括(计算机的诞生、四代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发展、新一代计算机的发展)注:4个统考知识点。

1、计算机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注特点:采用冯 诺依曼体系。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跨越时代:1946—1957

2)器件特征:主元器件为电子管;内存为磁鼓;外存为纸带、卡片和磁带等。

3)特点:体积大、耗电多、性能低、成本高;

4)主要标志:(数字量进行计算、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即冯 诺依曼体系、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使用阴极射线管CRT作为计算机的字符显示器)。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跨越时代:1958—1964

2)器件特征:主元器件为晶体管;内存为磁芯;外存为磁盘和磁带等。

3)特点:体积大、功耗较低、性能低、应用领域拓宽

4)主要标志:(进行计算机处理文字和图形、出现了监控程序及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高级语,FORTRAN、COBOL等、出现了通用机和专用机之分,开始使用鼠标)。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跨越时代:1965—1970

2)器件特征:主元器件为小;中规模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存储芯片。

3)特点:体积小、功耗较低、性能高、应用领域转化为信息处理;

4)主要标志:(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以上、出现分时操作系统、出现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可开发复杂软件、序列机推出。机子分类)。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跨越时代:1971年至今

2)器件特征:主元器件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存为磁盘、光盘。

3)主要标志:(进入网络化时代、微型计算机诞生)。

3、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是第四代计算机的典型代表。简称危机,也称个人计算机或PC机。

核心是微处理器,采用 诺依曼体系。

代表性设备:Intel  40048008芯片。

4、新一代计算机的发展:

处理芯片技术不断发展。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  摩尔(Gordon Moore))

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计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处理功能最强、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微型化(计算机的体积更加小巧、性价比更高、处理能力更能满足个性化应用需求、软件更加丰富)。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体系结构等)的方向发展。

1.1.2、计算机分类包括:注:3个统考知识点)。

1、按处理数据方式的不同分类:

1)电子模拟计算机。

2)电子数字计算机。

3)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2、按计算机性能分类:

巨型机(适用科学计算和军事应用、股票分析等),大型机(适用科学计算和大型企业管理,银行等),小型机(适用中小型单位),微型机(使用家庭、个人、企业的一般员工),工作站(适用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服务器等。

3、按使用范围分类:

1)通用计算机(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数据处理)。

2)专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计算机的性能分类和使用范围分类)。

1.1.3、计算机的特点包括:(注:7个统考知识点。)

1)自动控制能力(存储程序)

2)高速运算能力(数据处理)

3)计算精度高(处理字长有关)

4)可靠性(硬件无故障、时间无误差,时间越来越长)

5)超强的记忆能力(来源于内存储容量外存储容量)

6)逻辑判断能力(与程序的描述有关)

7)通用性强(与可编程性有关)

1.1.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注7个统考知识点)

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速度、精度、存储容量的可靠性要求高)

2)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数据量大、核实要求限制)

3)自动控制(自动化、实时性、准确性)

4)计算机辅助系统(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5)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机器人等)

6)计算机网络(共享、传递、交换、传播等、综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7)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能力、处理能力、媒体设计等)

1.1.5、信息的基本概念包括:(注5个统考知识点)。

1、数据(客观事物属性表示:信息的载体)数据是指能够存储在计算机中并为计算机处理符号的总称。

2、信息:(信息是各种事物变化的特征的反映)

特征:

可扩充性

可传递性

可共享性

可处理性

时效性等

两者的区别: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数据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基本素材

3、信息处理(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输入、输出、存储、编辑、统计、输出等)

4、信息系统(完成对数据一系列处理的系统、人事管理体系、宾馆信息管理系统等)

5、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涉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等涉及面广。

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渗透到各种传统技术中,并形成了多种边缘学科。

物质、能源、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3个基本要素。

 

 

 

[Full Article]

一.计算机发展史:

1.1诞生于那一年:1946年

     诞生于什么地方:宾夕法尼亚大学

     其有什么特点:①采用冯·诺伊曼体系

                             ②电子管为住院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2.1 计算机发展阶段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跨越时代:1946-1957年

器件特征:主要元器件为电子管,内存时磁鼓,外存为纸带、卡片和磁带等。

特点:体积大、耗电多、性能低、成本高

主要标志:确立了模拟量可变化为数字量进行计算,开创了书记化技术的新时代

形成了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即冯.诺伊曼体系

确定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首次使用阴极线管CRT作为极端就的字符显示器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跨越时代:1958-1964年

元器件特征:主要元器件为晶体管,内存为磁芯,外存为磁带和磁盘等

特点:体积大、功耗低、应用领域拓宽

主要标志:开创了计算机处理文字和图形的新阶段

系统软件出现了监控程序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

高级语言开始出现并使用,FORTRAN、COBOL等

出现了通用机和专用机之分,鼠标开始使用。

3集成电路计算机

跨越时代:1965-1970年

元器件特征:主元器件为小、中规模继承电路;内存为半导体存储芯片

特点:体积小、功耗较低、性能高、应用领域转化为信息处理

主要标志: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100万次以上

操作系统更加完善,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出现,科开发复杂软件

序列及的推出解决了“硬件不断升级、软件相对稳定”矛盾

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和小型机的分类明显化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跨越时代:1971年至今

元器件特征:主要元器件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存为磁盘、光盘

主要标志:操作系统不断完善,软件开发成为新兴行业。

计算机应用和更新迅猛发展,产品覆盖各种机型

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网络化时代

微型计算机诞生

 

                            2.四代计算机

                            3.微型计算机发展

 

                            4.新一代计算机的发展

二.计算机的分类方法:2.1处理数据方式分类

按处理数据的方式不同分类

电子模拟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

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按计算机性能分类

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等

按适用范围分类

通运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2.2使用范围分类

                                   2.3规模和处理能力分类

三.计算机特点:3.1自动控制

 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运行,完成预定的任务

                        3.2高速运算 

                        3.3记忆

                        3.4精度   

                        3.5逻辑判断

                        3.6通用性

四.计算机的主要用途:4.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计算机的最早应用领域

                                   4.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4.3自动控制

                                   4.4计算机辅助系统

                                   4.5人工智能

                                   4.6网络

                                   4.7多媒体

五.信息概念:5.1数据

人们要处理的客观事物的表示,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信息的载体

数据是指能够储存在计算机 中并未计算机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5.2信息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变化的特征的反映

特征:可扩充性、可传递形、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两者的区别: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数据是客观事物的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的素材

                     5.5信息处理

使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输入、输出、储存、编辑、统计、输出等

                     5.4信息系统

完成对数据一系列处理的系统

人事管理系统、宾馆信息管理系统等。

5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涉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等。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渗透到各种传统技术中,并形成了多种边缘科学。

物质、能源、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3个基本要素。

 

[Full Article]

ENIAC

1946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

冯诺依曼体系

 

[Full Article]

1.1.1、计算机的发展史

1、计算机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计算机的发展伴随着制造处理芯片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2)摩尔定律。

(3)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1.1.2.计算机的分类

1.按处理数据方式

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2.按计算机的性能分类

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等。

3.按适用范围分类

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1.1.3.计算机的特点

1、自动控制能力‘2、高速运算能力;3、计算精度高;4、可靠性;5、超强的记忆能力;6、逻辑判断能力;7、通用性强。

1.1.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3、自动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6、计算机网络;7、多媒体技术。

1.1.5 信息的基本概念

1.数据  人民要处理的客观事物的表示: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信息的载体。数据是指能够存储在计算机中并为计算机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2.信息  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的特征的反映。

特征: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两者的区别: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数据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的基本素材。

3、信息处理

适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输入、输出、存储、编辑、统计、输出鞥。

4.信息系统

完成对数据一系列处理的系统。

5.信息技术

涉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等。

物质、能源、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3个基本要素。

[Full Article]

计算机诞生1964年,诞生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特点1冯。诺依曼体系 2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大,运算速度低。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跨越时代1958-1964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1965-1970年

2,特点 体积小 中规模集成电路,内存半导体存储芯片

3 体积小 功耗低 性能高 应用领域转化为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年至今

微型计算机发展

简称微机 个人计算机或者PC机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计算机的发展伴随着制造芯片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2摩尔定律

3发展趋势: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举行话,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Full Article]

计算机基础知识:发展史: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分类方法:处理数据方式分类,使用范围分类,规模和处理能力与分类。

特点:自动控制,高速运算,记忆,精度,逻辑判断,通用性。

主要用途:科学计算(数值计算)、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复制系统,人工智能、网络、多媒体。

信息概念:数据、信息、信息处理、信息系统。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跨越时代:1946-1957年

第二代晶体计算机,跨越时代:1958-1964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跨越时代:1965-197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跨越时代:1971年——至今

信息和数据的两者区别: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数据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基本素材。

物质、能源、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3个基本要素

 

[Full Article]

计算机发展史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7)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1970)

4,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

•计算机发展趋势

  1. 随着制造处理芯片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发展
  2. 摩尔定律
  3. 发展趋势: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的分类

  1. 按处理数据方式的不同分类 :①电子模拟 ②电子数字 ③模拟数字混合
  2. 按计算机性能分类:巨型机、大型寸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和服务器等
  3. 按适用范围分类:①通用 ②专用
  • 计算机的的七个特点自动控制能力、高速运算能力、计算精度高、可靠性、超强的记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通用性强
  •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
  • 信息的基本概念​​​​​​​​​​​​​​​​​​​​​​​​​​​​
  1. 数据 :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信息的载体。   数据是指能够储存在计算机中,并为计算机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2. 信息:特征: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两者的区别: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数据是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是未经处理的基本素材。

​​​​​​​​​​​​​​      3.信息处理:使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输入、输出、存储、编辑、统计、输出等。

       4.信息系统:完成对数据一系列处理的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宾馆信息管理系统等。

       5.信息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等;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渗透到各种传统技术中,并形成了多种边缘学科。

物质、能源、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3个基本要素。

[Full Article]

第一台计算机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冯译漫系列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 信息处理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的特征的反映

特征:可扩充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

 

 

 

[Full Article]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时间为1946年,诞生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特点采用冯.诺依曼体系。    

[Full Article]

统考知识点:1计算机发展史2、分类方式。3、计算机的特点。4、用途。4、信息概念。

1、诞生1946宾夕法尼亚大学、冯诺依曼体系,电子管、体积庞大,科学计算。

2、四个阶段: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体积小,功耗的、性能高、信息处理。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标志:操作完善,

 

[Full Article]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诞生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计算机的特点:(1)冯.诺依曼体系(2)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主要用于科学计算5000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跨越时代1946-1957

[Full Article]

1.1.1计算机发展史

1.计算机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1946-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特点:冯诺依曼体系、电子管为主要元器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Ful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