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2336人加入学习
(37人评价)
《民法学》MOOC
价格 免费
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试一试)

民事权利:1、权利主体;2、权利类型;3、权力行使方式;4、权力形式的具体规则;5、权力大额保障-责任;6、权利的救济-诉讼。

[展开全文]

身份权,债权   继承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皆为特定的人,是相对权

[展开全文]

民法是以民事权利为核心的;

民法具有平等、意思自治、诚实信用特性。

《民法典》的制定经过了三个大的阶段;

《民法典》颁布具有重大的意义。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1. 新中国第一部法典,立法成功的表现,法制完善的主要标志;

2.更具系统化、统一性、逻辑性、全面性,立法典范;

3. 公民权利的百科全书;

4.是公民行为规范的百科全书;

5.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遏制权力滥用,推动治理建设。

 

[展开全文]

《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共七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民法典制定的三个阶段(两步走)

[展开全文]

民法典是一部完备的  体系结构严谨,逻辑结构严谨,内容结构非常全面,

民事权利更加全面,完善,权力范围做了扩充

 

[展开全文]

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法典,是我国立法的成功表现,是我国立法技术日趋成熟的表现,是国家法制完善的主要标志

使我国民事立法更加具有系统化统一性逻辑性全面性,也被称为立法的典范

是公民权力的百科全书

是公民行为规范的百科全书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遏制权力滥用,推动治理建设

[展开全文]

总结:一、民法是以民事权利为核心的;

二、民法有平等、意思自治、诚实信用特性

三、《民法典》的制定经过了三个大的阶段;

四、《民法典》颁布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全文]

民法是以权力为核心的私法,是权利法。

1、权利主体2、权利类型 3、权利的行使方式

4、权利形式的具体规则 5、权利的保障的责任

6、权利的救济诉讼。

民法的平等,意思自治、诚实信用特性

1、私权神圣-维护私权是民法的核心

2、身份平等-主体资格平等,自己为人,并以他人为人。

3、意思自治-司法领域贯彻平等自决

4、诚实信用-对上述信条的缓和并解决法律漏洞。

[展开全文]

民法是民事权力的保障书

 

 

 

 

 

 

 

[展开全文]

社会关系:财产关系、人身关系

 

民法即市民法。

 

市民社会的法律表现

事前一一行为模式

事后一一同质救济

[展开全文]

民法就是财、人的关系,财和人之间是平等关系。

民法事前通过立法的方式约定行为模式,事后同质

[展开全文]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及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1、主体方面——法律地位平等

2. 主体范围--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展开全文]
  • 民法典以市民法为蓝本
  • 财产关系:其中具有经济内容(例如房屋、土地、车辆、电脑、电视等财产为客体发生借贷关系、所有权关系、侵权关系)
[展开全文]

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展开全文]

1、罗马法、国际法

2、市民法、民法。来源日本,中文翻译。

[展开全文]

最核心最基本:主体特征---法律地位平等

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范围宽泛)

社会关系: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展开全文]

罗马法:市民法与教会法

民法源于罗马法

社会关系:财产关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