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17952人加入学习
(225人评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价格 免费
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试一试)

十五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

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

[展开全文]
120093953140069 · 2020-11-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

[展开全文]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

[展开全文]
120095213540754 · 2020-11-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科学发展的主要内容:1.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展开全文]
120095213540754 · 2020-11-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展开全文]
120095213540754 · 2020-11-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3.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新时代特征作出了新判断;4.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新体系。

[展开全文]
120095213540754 · 2020-11-2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一个活的灵魂:1.群众路线;2.实事求是;3.独立自主。

[展开全文]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的必然要求

3.经济自由化的必然结果

4.围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

[展开全文]
120091603040201 · 2020-11-24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6个原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的理论,   一个灵魂: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特点:1.科学性。2.独创性。3.完整性。

[展开全文]
120093853740034 · 2020-11-24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1927.27-1935.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确立了”要气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成熟时期: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1945.8月)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后(1945.8-1976年)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中得到重大发展。

 

[展开全文]
120093853740034 · 2020-11-24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发展观

1.含义

1)发展

运动、变化、增长、发展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增长都是发展

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2)科学发展观

是对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经济社会的指导方针、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提出背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两个没变

初级阶段

社会生产和文化落后

新世纪的阶段特征 现实基础

世界的发展实践  重要简介

1.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

2.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

3.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3.发展过程

0.1.2002。11.16 胡锦涛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0.2.2003.4.10-15。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开拓新局面、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0.3.2003.7.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可持续发展

4.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指导意义

 

 

 

 

 

 

 

 

 

 

 

 

 

 

 

 

 

 

 

 

 

 

 

[展开全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1.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2.解决中问题的需要.  3.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推动. 4.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全文]
120093853740034 · 2020-11-24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以 毛zhe'don

[展开全文]
120093491410043 · 2020-11-24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与区别

[展开全文]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及科学含义

2、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式、着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特征

社会: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纽带,以有目的的生产活动为基础,具有一套自我调节机构和特定地理空间的有组织的系统;

和谐:事情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和谐不是无差别、无矛盾、无冲突。

和谐社会: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和谐,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的自身和谐。

4、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

1)、民主法治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全文]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2、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家庭美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展开全文]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展开全文]

1、文化:广义的  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结果,即人们在其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

狭义的   指精神文化或观念形态,仅包括与精神生产直接有关的现象,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思想观念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

先进文化: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促进社会存在发展的文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名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切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成。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