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发展
1、从空想到科学;
2、从理论到实践;
3、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
社会主义的发展
1、从空想到科学;
2、从理论到实践;
3、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造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1、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他们之间同时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改造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改革是改造的继续和发展;
2、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4、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历史长达千年的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答:理论就是烟酒客观规律的学问
理论的科学性取决于对客观规律提示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学说。在欧洲也有人称为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之所以没有恩格斯主义的说法,主要是恩格斯的谦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研究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929年参加创办广州世界语学会,任交际部主任。
黄凌霜:又名文山。广东台山人。
张东荪1886年-1973年,原名万田,字东荪,曾用名“圣心”。
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探索救国道路。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通过两条渠道:一由中国留日学生从日本间接传入;一由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生从法国直接传入。
*关于马克思主义何时传入中国,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1898年传入中国说,一种是1899年传入中国说,还有一种是1902年传入中国说。“ ‘文革’前,学术界普遍认为,1902梁 启超发表在《新民丛报》第18号上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首次将马克思(麦喀士)介绍给中国人而在1987年以前,学界共同的看法是,1899年刊发在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第121期、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译、中国人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第章“今世景象”一文,首次将马克思的名字介绍到中国: 1987年9月10日,陈铨亚在《光明日报》发表《马克思主义何时传入中国》一文,提出马克思主义1898年传入中国说。
9.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推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
10.第1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重要意义: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
1.科学内涵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条件:
(一)历史条件
(二)实践基础
(三)理论条件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的改造道路
A)、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准备;
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级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D)、循序渐进,逐步过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成果
1.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生根、开花、结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学说。在欧洲也有人称为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之所以没有恩格斯主义的说法,主要是恩格斯的谦虚。
1.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原则?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3.党过度时期的总路线中所实行的原则;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原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的必要性:
1)、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
2)、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的可能性: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矛盾的复杂性;
2)、农民阶级的特殊历史地位;
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4)、各阶级有着共同的敌人;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1)、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2)、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
3)、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4)、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客观规律的学问。科学取决于对客观规律提示大的广度与深度。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传入中国通过两条渠道 日本法国学生
邓小平理论含义
1.作对的事继续做下去
2.做错的事改过来
3.做而没有做的事做起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时间相结合。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客观规律的学问 和理论的科学性取决于对客观规律提示的广度与深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学说。
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出现
拯救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随之进入中国。
1989年传入中国, 1899年和1902年。
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革命的实践经验推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
2、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理的主要开创者之一
5、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的最早探索者之一
6、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要性
1)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全国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领着中心城市;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
1、土地革命
2、武装斗争
3)根据地建设
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意义?
1)、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转变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从而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2)、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针,指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4)、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已学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