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财务管理的环境是确立财务管理观念,制定财务管理原则的前提,而确立财务管理观念,制定财务管理原则则是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认识财务管理的环境是确立财务管理观念,制定财务管理原则的前提,而确立财务管理观念,制定财务管理原则则是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与原则
认识财务管理的环境是确立财务管理观念,制定财务管理原则的前提;而确立财务管理观念,制定财务管理原则则是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一 财务管理环境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概念
A.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导向企业财务行为的内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集合。
财务行为是企业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等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B.财务管理环境与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关系
具体关系:财务管理的环境是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一部分。
判断标准:在企业经营环境所包含的多种条件和因素中,只有那些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行为的条件和因素,才是财务管理的环境。
C.研究财务管理环境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在规划与选择财务行为时所必须考虑的变量(因素)和限制条件,以便使企业的财务行为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进而使财务管理达到预期的目的。
1.研究财务管理环境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帮助财务管理人员确立一套与财务管理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制定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财务管理原则。
(二)财务管理环境的类型
A.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是对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条件和因素的统称。
1)企业的组织形式
2)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3)企业管理者的水平
4)企业的各种内在条件与能力
B.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对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条件和因素的统称。
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法律环境
4)文化环境
C.财务管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一般来讲,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决定内部环境;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始终应与外部环境相适应。这就是说,财务管理应随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善其内部环境。
(三)财管管理的内部环境
1.企业的组织形式:按照国际惯例,企业的组织形式依据组建企业时出资人的数量主要有三种,即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A.独资企业:独资企业指由单个自然人独资出资,独资经营,独资享受权益,独资承担风险的企业
优势:企业主队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法律对其的管理比较宽松,设立条件不高,程序简单方便;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为一体,所有权可以自由转让;经营方式灵活,财务决策迅速。
劣势:较小的企业规模导致筹资困难;企业存续期短,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
B.合伙制企业:合伙制企业是由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享受权益并共同承担风险的企业。
优势:可以发挥每个合伙人的专长,提高合伙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与独资企业相比,企业规模的扩大,在增强企业筹资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为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的风险;由于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从而有助于增强合作责任心,提高企业 信誉。
劣势:财务的稳定性较低;合伙人承担的经营风小较大;决策效率低下。
C.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依法登记成立的社团法人。
优势:强大的筹资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社会资金,从而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竞争能力增强;大股东通过层层控股,可以控制数倍于自身资本数额的资本,巩固企业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由于股票可以随时转让而使股东的流动性大,当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面临亏损,倒闭,破产时,股东转让股票的行为,会给经营人员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促使其尽最大努力提供经营管理水平。
劣势:股东的流动性大,且大多以盈利为目的,从而很少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
1)公司制企业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A.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人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6个特征: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不能发行股票筹资资本,向股东掐法出资证明书;股东人数2-50人;股票不能随意转让;财务不必公开。
2)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股东以其所认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6个特征: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发起人至少5人,没有上限;股票可以自由转让;财务必须公开。
D.企业组织形式比较如下:
1)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的共同点:自然人企业,无限责任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
2)公司制企业:法人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3)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比较
相同点:3点
不同点:5点
(1)资本是否分为等额股份
(2)是否通过发行股票筹资
(3)股份人数不同
(4)股份是否可以可以自由转让
(5)财务是否公开
2.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A.筹资与投资管理制度
B.资产管理制度(存货与用品管理制度+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制度)
C.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D.财务收支与债券债务管理制度
E.利润与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F.财务预算与分析制度。
补充:外汇资金管理制度(有外币业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