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流动资产管理
一 流动资产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流动资产的特点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产/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
流动资产具有三个特点:
1.价值的流动性
2.作用的多样性
3.存续的短期性
(二)流动资产的分类
1.按资产的存在形态分类:
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
A.现金:现金是指可以利用用来购买物品,支付费用或用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现金是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同时收益性最低的资产。
B.短期投资:指各种准备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其中主要是指有价证券投
C.应收及预付款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应收未收的款项和预先支付的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D.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
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
E.速动资产:指能迅速转化为现金的流动资产
速动资产:货币资产/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
F.非速动资产:指不能迅速转化为现金的流动资产。主要是存货。
(三)流动资产管理的内容
流动资产管理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现金与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管理
2.应收账款管理
3.存货管理
二 现金与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管理
(一)现金与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管理的基础理论
1.现金的特点
狭义的现金概念通常仅指企业财务部门的库存现金
广义的现金概念则是指所有可以即时使用的支付手段,是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总称。
A.现金是资金两周周转的衔接点
B.现金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C.现金是企业资产中的非营利资产
D.现金是企业资产中与外部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
2.现金持有的必要性
现金持有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交易性需求:交易性需求亦称支付行需求,是指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以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支付需要。
2)预防性需求:预防性需求是指企业持有一定的现金以应付以外事件所生产的现金需求。
3)投机性需求:投机性需求所知企业持有一定的现金以备满足某种投资行为的资金需要。
3.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必要性
概括而言,发扬现金持有的优势,避免现金持有的弊端。具体来说:
1)充分利用暂时闲置的现金,赚取投资收益
2)作为现金的替代物,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4.现金持有与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成本
从理论方面考察,现金持有的成本共有以下三项
A.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因持有现金而放弃其他投资(主要指短期有价证券投资)机会所失去的收益
B.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是指为进行现金保管和现金收支管理而支付的各种费用。
C.短缺成本:短缺成本是指企业因现金持有不足而招致的损失。
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也越大;反之,机会成本越小。机会成本可以用证券投资的收益率表示。 管理成本通常是固定的,在一定(相关)范围内,不随现金持有量的大小而变化。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现金持有量越大,短缺成本就越小;反之,短缺成本越大。
从成本性态的角度看,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属变动成本,管理成本则属于固定成本。
现金持有成本随着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的变动而变动,但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的变动却是由现金持有量的变动引起的。故一般认为,现金持有成本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变动而变动。
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成本,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如有价证券的买进成本)的条件下,主要是转换成本。
所谓转换成本,是指为买进与卖出作为现金等价物的有价证券而支付的有关费用。
转换成本表面上与有价证券投资有关,而最终与现金持有量有关。
5.现金持有与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收益
现金持有无直接收益,所以现金持有与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收益主要是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收益。
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收益,通常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
1)证券投资的利息或股利收益
2)证券投资的价差收益或升值收益
现金持有与价值证券投资的收益和现金持有与有价证券投资的成本一样,其数额的大小也是由现金持有量决定的。
2)
三 应收帐款管理
四 存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