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货数量优化
按理,存货数量优化应包括原材料存货数量优化,在产品存货数量优化,产成品存货数量优化
在此仅讨论原材料存货的数量优化问题。
可用存货数量--需求量(出库量)--确定库存余量(现存量+已订未到量-欠付量)--库存余量(小于等于)再订货点--发出补充供应点订货
1.经济订货量的确定
经济订货量(eoq)是存货总成本最低的每次订货量
其前提条件:
A.产品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相对稳定;
B.每次订货指令的发出不能在库存存货为0时,必须提前,而且每次的提前时间必须相同,即订货提前期或称前置时间不变。
C.全部订货都于同一时刻加入库存,即存货的补给给采用瞬时补充模式。
由于在固定订货量系统中,不允许缺货时一项主要的存货管理策略,所以在一定时期(通常按年计算)的存货总成本中可以不考虑缺货成本。据此,年存货总成本可以用下列计算公式来描述:
年总成本=年购入成本+年订购成本+年储存成本
=年需求量*单位购入成本+年订购次数*每次订购成本+平均库存量*年单位储存成本
2.再订货点的确定
固定订货量系统中的再订货点(b),即需要发出新一次订购的存货数量点,是通过确定在前置时间内将发生的需求量而得到的。
(四)存货的日常管理
1.存货的日常管理的制度安排
存货日常管理的制度安排应包括两个层次:即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和财务部门的配套管理制度。
(1)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
存货日常管理的基本制度应是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存货的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是在总经理和财务经理(总会计师)的领导以下,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根据"用管算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旨在落实存货日常管理责任的制度。
存货的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
A.存货的归口管理制度:存货的归口管理制度是指把不同类别存货实物管理于投资管理的责任交由相应部门负责,并作为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内容的管理制度。
B.分级管理制度:存货的分级管理制度是在存货归口管理的基础上,将有关存货实物的购入,转移,保管,耗用,销售管理责任以及相应的投资管理责任交由各级单位负责,并作为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内容的制度。
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三个结合"。即
1.将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相结合
2.将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3.将管理责任和管理权利相结合
(2)财务部门的配套管理制度
A.存货投资所需资金的定量或定时供应制度
B.完整的存货帐薄记录制度
C.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的检查评价制度
D.存货的适时盘点制度
2.存货日常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
A.把业务部门的按经济订货量组织存货的购入,持有与财务部门的按定量标准安排存货投资结合起来
B.利用次优化办法巧妙地缓解资金供求矛盾
C.利用abc分析法进行存货选择,提供存货管理的效率
D.利用适时工作法与零存货观念防范存货投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