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7341人加入学习
(19人评价)
《财务管理》
价格 免费
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试一试)

(三)折旧模式与方法

  折旧模式,也称作折旧的计算模式,是测定一定时期固定资产因耗损而引起的转移价值大小的方法类型。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折旧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平速(或慢速)折旧模式",第二种是"加速(快速)折旧模式"。

1.折旧模式的含义

  平速折旧模式假定固定资产在执行职能的过程中每期的转移价值相等,从而使每期的折旧额组成一个平均级数,呈直线型变动趋势。故也称为直线模式。

  加速折旧模式假定固定资产在执行职能的过程中每期的转移价值不相等,且先大而后小,从而使每期的折旧额组成一个递减级数,呈曲线型变动趋势。故也可以称为曲线模式。

  我国企业常用的"使用年限法"。"工作数量法"。"工作时间法",基本上都属于平速折旧模式

  由美国企业率先使用的"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序总和法"等,基本上都属于加速折旧模式。

2.两种折旧模式的比较

  平速折旧模式与加速折旧模式具有共同的基础,不同的侧重和不同的宏观效果。

A.  两种折旧模式具有共同的基础表现为:

这两种折旧模式在折旧计算中所考虑的因素是一致的,即都考虑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和折旧年限两个主要因素。

B.  两种折旧模式具有不同的侧重表现为:

平速折旧模式强调减轻和均衡企业的营运成本负担,侧重于近期效益和解决生存问题。

加速折旧模式则强调加快为固定资产更新做准备的速度,侧重于远期效益和解决发展问题。

C.两种折旧模式具有不同的宏观效果表现为

平速折旧模式促进了现有社会财富的极大利用;

加速折旧模式则为未来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创造了条件。

3.折旧模式的选择

  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模式,甚至对非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企业中的技术水平较高的固定资产也采用加速折旧模式,以保证这些行业和企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四)我国关于折旧计算的制度规定

1.规定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

  按照有关规定,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和修理停用的设备;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及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

1.未使用,不需用的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

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3.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以前的固定资产;

4.已提足折旧仍在使用的固定资产;

5.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6.按照规定提取维修费用的固定资产;

7.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以前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等。

2.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具体规定为:

通用机器设备10-14年;

通用运输设备6-12年;

生产用房30-40年;

非生产用房35-45年。

3.规定计提折旧的起止时间

现行制度规定:

固定资产折旧,按足月原价计提

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或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五)平速折旧模式及其改良

平速折旧模式改良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固定资产更新准备不足和更新速度缓慢皆以折旧年限采用物理使用寿命而不采用经济适用寿命有关。只要针对具体情况对折旧年限稍加调整即可。

2.统货膨胀下固定资产更新准备更加不足的问题,与适用固定不变的原始价值计算有关。只要将按原始价值计算改为按重置价值计算,或者对折旧率按通货膨胀率作适当调高。

3.平速折旧模式中的"工作数量法"和"工作时间法"

(六)加速折旧模式的财务效应

 加速折旧模式的财务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四个方面:

1.采用加速折旧模式,可使企业垫支于固定资产上的资金及早收回,便于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效用递减规律决定了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的前期有较后期有更高的使用效率。采用加速折旧模式,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可以更好地体现收入于成本相互配比原则的要求。

3.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由折旧费和修理费两部分构成。一般来说,修理费随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加速折旧的模式,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费,可以均衡各期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

4.采用加速折旧模式,由于前期计入了较多的折旧费,将使企业前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小而相应地少交所得税。虽然企业最终交纳的所得税总额税相等的,但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这种推迟交纳所得税的行为,无异于为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成本资金。

四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一)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制度安排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制度安排包括两个层次,即: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和财务部门的配套管理制度。

1.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

  企业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方面的基本制度是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是在企业经营者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管用结合"原则建立起来的,旨在落实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责任的制度。

 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1)归口管理制度:归口管理制度,就是把不同类别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交由相应部门负责,并作为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内容的制度。

2)分级管理制度:分级管理制度,就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将固定资产使用,保管和维修方面的责任交由各级使用单位负责,并作为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内容的制度。

A.固定资产归口管理的一般做法是:

生产设备贵生产部门管理;

动力设备由动力部门管理;

运输工具归运输部门管理;

房屋,家具用具归总务部门管理;

各种科研开发设备由技术部门管理。

B.固定资产分级管理的一般做法:

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将各类固定资产分别交由企业内部各级单位管理,有些资产的管理责任还要具体落实到个人。

2.财务部门的配套管理制度

A.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的检查与评价制度

B.完善的固定资产目录和账卡记录制度

C.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4项基本内容:

1.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2.合理地安排固定资产的修理

3.科学地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

4.全面地评估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