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
一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的基础理论
(一)利润的概念与确定原理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收入低唱相应支出以后的剩余,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某些或全部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1)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从事基本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是营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利润是企业从事基本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它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3.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之后的总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4.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应缴所得税后的利润,也叫税后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应缴所得税
(二)利润分配的程序
我国的有关法律分别规定了非股份有限公司与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利润分配程序
1.非股份有限公司的利润分配的内容和顺序
A.缴纳所得税
B.弥补违法性支出所造成的损失
C.弥补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
D.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E.提取(法定)公益金
F.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2.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的内容和顺序
A.缴纳所得税
B.弥补违法性支出所造成的损失
C.弥补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
D.提取(法定)公益金
E.支付优先股股利
F.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G.支付普通股股利
(三)股利理论
1.股利无关论
股利无关论是有米勒和莫迪格利尼两位经济学家于1961年提出的,Mm认识,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由于股东对盈利的留存与股利发放无偏好,股东财富不受公司的股利政策影响,公司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而非盈利分配方式
2.股利相关论
股利相关论认为股利政策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会产生影响,投资人也关心公司股利的分配。公司的股利政策与公司的价值和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是相关的
二 利润管理
利润管理包括利润预测,利润预算,利润控制等工作环节。
(一)利润预测:主营业务利润其实就是产品销售利润,因此,利润预测就是销售利润预测。
1.利润预测应考虑的因素
可用关系式表示为: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总额
=某产品销售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总本送额)
影响利润的因素主要是产品销售数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和产品的销售结构。
2.利润预测的方法
目标利润预测的方法主要是本量分析法和相关比率推算法。
(1)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销售数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目标利润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目标利润=目标销售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或=目标销售量*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
或=目标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总额
(2)相关利率推算法
相关比率推算法是根据利润与相关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预测利润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目标利润=预测销售收入*预测期的销售利润率
目标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期的资金利润率
目标利润=预测经营成本*预测期的成本利润率
(二)利润预算
将预期利润表的编制原理,编制方法和实例安排在本教材的"财务预算"一章中。
(三)利润控制
利润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预算控制,即严格执行有关预算。为了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还应该建立以利润中心责任制为主的控制体制。
所谓控制体制,就是在控制活动中,责,权,利的结构,它是组织分工与协作中的一个课题。
可供企业采用的控制体制有三种:即工作中心责任制,成本中心责任制,利润中心责任制。
要实现企业目标,财务管理就应当为企业构造一个以利润中心责任制为主的控制体制。
所谓利润中心,就是指不仅要考核期成本,而且还要考核其收入,并且要将其收入与成本进行比较,以便考核其经营成果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即对收入,利润负责,又对工作,成本负责。企业的利润中心可分为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两类
自然利润中心是指那些能够直接对外界市场提供产品和劳务,有独立可计量的收入,从而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利润中心。自然利润中心往往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产销权力的分厂,分公司等,企业也可将销售部门作为自然利润中心。
认为利润中心,其实质是成本中心,企业应视具体情况和需要而设立。人为利润中心"收入"等产生和"利润"实现的客观性,必须依赖于企业内部转移(结算)价格制定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显然,认为利润中心所计算的"利润",并不是企业真正向外界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创造的利润,而是按内部转移价格计算的内部责任利润,故不能简单视为企业的现实利润。
三 利润分配管理
利润分配作为资金分配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利润总额和税后利润的分配。对利润总额的分配是要把利润总额分为应缴所得税与税后利润两部分;而税后利润分配的主要任务是对利润扣除违法性支出,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的盈余公积和公益金之后对剩余部分即股利的分配。前者的核心是计算企业应缴的所得税,后者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股利政策
(一)应缴所得税的计算与计税利润调整
1.所得税与应缴所得税的计算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采用统一的25%的比例税率。计算公式为:
应缴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5%
2.计税利润调整
在大多数情况下,税法规定的计税利润不等于企业按照财务理论和会计方法确定的利润总额。导致计税利润与利润总额不相等的原因是:税法与财务利润对构成利润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的理解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包括
A.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在确定利润时已经计算在内但按税法规定可以不教所得税的某些收益和按税法规定不能冲减纳税收益的某些支出。
在确定利润时已经计算在内但按税法规定可以不缴所得税的收益的典型事例是已经在被投资单位缴纳过所得税的对外投资收益。在确定利润时已经计算在内但按税法规定不能冲减纳税收益的支出的典型事例主要是:1)已经计入管理费用但超过规定标准的业务招待费;2)已经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非公益救济行捐赠;3)已经计入财务费用但超过按同期银行借款利率计算的非金融结构借款利息等。
B.时间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逐渐自行消除的差异,亦称为自动平衡差异。
这类差异的典型事例是采用快速折旧法每年计提的折旧与采用平均年限法每年计提的折旧之间的差异。
C.营业损失递转前后期产生的差异
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以后5年的税前利润延续弥补;5年内弥补不足的,须用税后利润弥补。可见,我国企业的营业损失只能向后递转,不能向前递转;向后递转的最长期限为5年。
D.前期利润调整产生的差异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应为: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不应冲减纳税收益的支出-可不不缴所得税的收益+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计的折旧-固定资产使用后期少计的折旧-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利润+前题调增的利润-前期调减的利润
(二)股利政策
1,股利政策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对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策略。股利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
A.股利支付率选择,即确定每股实际分配盈余与可分配盈余的比率的高低
B.股利支付形式选择,即确定合适的股利支付形式
C.股利支付率增长速度选择,即确定公司未来的股利增长速度。
D.股利策略选择,即选择具体的股利策略
E,股利支付程序策划。即设计具体的股利支付程序
2.股利支付形式
A.现金股利:现金股利又称派现,是指公司以现金向股东支付股利的形式,是公司最常见,最易被投资者接受的股利支付方式。
B.股票股利:股票股利又称送股,是指公司以股票形式向投资者发放股利的形式。
C.财产股利:财产股利是以现金之外的其他资产支付股利的形式,主要包括实物股利,证券股利等
D.债务股利:债务股利是公司以负债支付股利的形式,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付给股东。
3.股利发放程序
A.股利宣告日:股利宣告日是公司董事会公开宣告向股东发放股利的日期
B.股权登记日:股权登记日(除权日)是指有权领取本期股利的股东进行资格登记的截止日期。
C.除息日:除息日是指在股权登记日前登记在册的股东被出去领取本期股利(股息)的日期
D.股利发放日:股利发放日即向股东实际发放股利的日期。
4.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A.法律因素:资本保全的限制+企业积累的限制+净利润为正数的限制+不得超额累计利润的限制
B.公司因素:盈余的稳定性+资产的流动性和现金的充足性+举债能力的强弱+投资机会的多少+资本成本的大小+偿还债务的需要
C.股东因素:获得稳定收入和追求资本增长的权衡+避免双重课税+控制权的稀释
D.其他因素:契约性限制+通货膨胀限制
5.股利政策的类型
A.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是在公司有着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的股利政策。
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应遵循下列四个步骤
1)确定目标资本结构:
2)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
3)尽可能地使用保留盈余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
4)投资方案所需权益资本完全满足后若有剩余盈余,才用作发放股利。
(2)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是将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某一固定水平上在较长时间里维持不变,只有当公司认为未来盈余增加足以使股利维持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时才提高年度每股股利股利发放额的股利政策。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指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例,长期按此比例支付股利的股利政策。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公司在一般情况下每年都只支付数额较低的正常股利,在盈余较多的年份,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的股利政策。
B.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