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即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还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承担着保证最优财务方案实现的职责,发挥着监督与调节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作用。
第一节 财务控制的基础理论
一 财务控制的概念与特性
(一)财务控制的概念
控制是指对客户事物进行约束和调节,使之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轨迹运行的过程。
财务控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利用有关信息和相应的手段,约束与调节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按照预定目标运行的过程。
(二)财务控制的特性
1.财务控制是价值控制
2.财务控制是综合控制
3.财务日常控制以现金流量控制为主要对象
二 财务控制的种类与内容
(一)财务控制的种类
1.按控制过程的不同
A.事前控制:指前馈控制,是在财务活动没有开始之前就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以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
B.事中控制:是一种对执行过程的控制。
C.事后控制:指反馈控制,是根据过去的情况来指导当前的行动,按财务预算的要求对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来进行评价,以期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偏差纠正。
2.按控制层次的不同
A.出资者财务控制:出资者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主要行驶一种监控权力,其主要职责是约束经营者的财务行为,以保证资本的安全和增值。
B.经营者财务控制:经营者是指企业法定负责人,以总经理为代表的企业管理阶层,其财务控制的重点是财务决策的制定,执行,协调。
C.财务经理财务控制:以企业财务经理为代表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行使财务事项的决策执行权和日常管理权,专司企业日常财务控制职能。
(二)财务控制的内容
1.财务活动过程及其后果控制
2.经营要素和经营活动过程控制
3.管理责任承担者的责,权,利控制
三 财务控制的方式与方法
(一)财务控制的方式
1.根据控制权限划分的不同
A.集中控制:指由一个控制中心对所有子系统的信息进行集中加工,整理,集中发出指令,操纵所有子系统财务活动的一种控制方式。
B.分散控制:指由多个控制中心分别控制一定数目子系统的控制方式。
C.分级控制:分级控制是指在一个最高控制中心的领导下,按照整个系统内的结构层次,设立若干不同级别的控制中心,层层控制。分级控制是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的统一,集中了二者的优点。目前,这种控制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根据信息传输方式的不同
A.固定程序控制:又称非反馈程序控制,是指让受扣者严格地按照控制者既定的程序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控制方式。
B.弹性程序控制:又称信息反馈程序控制,即控制者不断地吸收受控者实际行为的信息(反馈),以补充调整原先确定的程序,再根据补充调整后的程序进行控制,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控制方式。
C.随动控制:又称跟踪控制或目标控制,是指由受控者在行为过程中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情况和控制者要求达到的目标,随时调节自身行为的一种控制方式。
(二)财务控制的方法
1.制度控制法:指以国家和企业制定的法规,条例,制度,办法等为标准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财产物资,现金收支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基本业务程序制度。
责任制度是制度控制法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具体形式有: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
2.预算控制法:指以有关预算为标准进行控制的方法。
3.定额控制法:指以有关定额为标准进行控制的方法。这个体系按内容分有资金定额,成本费用定额,设备利用定额,物资定额;按性质分有状态定额,消耗定额和效率定额。
4.比率控制法:指以有关比率为标准进行控制的方法。
5.平衡控制法:为了保持系统内部各部分,各要素间能够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以特有的规律协调有效地运行,继而优化各要素配置的一种控制方法。平衡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A.财务收入与财务支出的平衡调控
B.资金运行与物资运行的平衡调控
C.财务活动内部结构的平衡调控
6.授权控制法: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既定的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的控制方法。
授权通常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内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内对正常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
7.利益控制法:当各个行为主体间的利益界限清晰,各自的行为结果与其利益所得直接相关时,外来的利益调控措施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8.区域控制法:根据财务活动的规律性而大致规定一个财务活动的区域,凡是某一系列指标处于该区域内者,则视为正常;如果超过了区域的范围,便认为超常,从核查各种原因。
四 财务控制的理论与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