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财务控制的实施
一 财务控制的程序
1.财务控制的程序与步骤
A.制定控制标准:指确立为进行调节,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标准。所谓控制标准,就是对企业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产品质量特性,工艺技术参数等所规定的数量界限。
制定控制标准的主要方法:
分解法+预算法+定额法+标准化法:
B.分解控制指标:财务预算(计划)及财务控制目标确定之后,就需要进一步将财务控制目标具体划分为可操作,可测量的财务控制指标,并根据经济组织系统的构成状况将控制指标进行分解和落实。
C.实施控制:作为对财务控制的实际内容,分为三个阶段:1)发出财务指令;2)执行财务指令;3)财务指令执行情况的反馈。
D.衡量控制成效:就是将被控对象所表示的状态或输出的管理特征(即实际执行的结果)与原定标准(即预期目标值或计划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脱离控制标准的偏差,并据以分析判断企业经济活动的成效。
E.纠正控制偏差:纠正控制偏差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
1)5w1h法 why+what+who+when+where+how;
2)无缺点运动(adm):通过每个职工的积极努力,使生产作业和事务作业的工作失误减少到零的程度。无缺点运动的实施要点主要有:组织领导+确定目标+成绩评价+提案制定+表彰制度。
二 财务活动过程及其后果控制
1.财务活动过程及其后果控制
A.资金筹集控制: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力求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一方面以尽可能低低成本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把资金用到最急需的事业上,将筹集与使用,筹集数额与需用数额,筹集成本与使用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B.资金投放控制:投资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投资结构,即固定资金和流动资产的比例关系,对内对外的比例关系。二是科学确定投资的方式,不同的投资方式会使资金发挥不同的效益。
C.资金营运控制:资金营运的核心是资产的利用。为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资金营运控制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资产拥有量的控制,特别是对流动资产拥有量的控制;二是对资产耗费,即经营成本的控制,特别是对产品成本的控制。
财务管理对成本的控制应该包括对成本形成的控制核对成本补偿的控制两个方面。
1)成本形成的控制:成本形成过程的财务调控要时刻注意成本参数的变化情况,尽可能防患于未然,使产品的盈利水平经常地处于满意状态。
2)成本补偿控制:成本补偿要解决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等主要问题。
D.资金分配控制:资金分配控制应包括销售收入控制和利润控制两项详细内容。
1)销售收入控制,对其控制的内容包括:
(1)对销售收入形成的控制;销售收入调控的首要内容是对其形成的调控。
(2)对销售收入初次分配的控制:销售收入的初次分配分为成不补偿,销售税金和利润三个部分。
2)利润控制: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核心指标,是企业和国家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利润调控在财务调控中处于中心地位,其内容主要包括
(1)对利润形成的控制
(2)对利润分配的控制
E.财务收支控制:对财务收支的调控主要包括
(1)财务收支综合平衡调控:收入与支出的平衡,一是指支出要以收入的多少为前提,二是指支出的结构要合理,要为下一循环中收入的增加创造条件。
(2)财务收支进度调控。
三 经营要素和经营活动过程控制
财务管理对经营要素和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可以简称为"人,财,物"控制和"供,产,销"控制
(一)人,财,物控制
人,财,物控制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人,财,物进行的控制,目的在于实现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最合理的调配和运用,保证以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占用和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其整体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
(二)供,产,销控制
供,产,销三个阶段的连续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即是企业人,财,物的占用和消耗过程,也是经济效益的产生及实现过程,还是企业财务计划的完成过程。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从自身的角度对供,产,销整个过程加以控制。而且,财务管理对其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决定着企业目标实现的程度。
四 管理责任承担者的责,权,利控制
责,权,利控制的步骤为:
1)明确各责任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企业计划的编制过程以及计划指标的分解过程
2)根据各责任人所承担的责任,赋予适当的权利,这是保证各责任人履行责任的条件。
3)确定物质利益的分配形式,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这是保证各责任人履行责任的动力和压力。
4)监督和调节责任人履行责任的全过程
5)根据各责任人履行责任结果的好坏,执行奖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