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财务分析
作为财务管理过程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财务分析是指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考核企业财务绩效,以便为其他管理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或提供依据的管理工作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基础理论
一 财务分析的概念与作用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
从财务管理理论方面讲,财务分析四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评价企业财务效果,以便为其他管理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
从财务管理实践方面讲,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人员)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评价企业财务效果,以便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甚至财务控制提供依据的管理工作。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
保证财务管理过程的下一个循环能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
1.财务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2.财务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与评价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
3.财务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与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
4.财务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与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
二 财务分析的内容与目的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1.盈利能力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3.营运能力分析
4.发展能力分析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
了解,判断和评价是财务分析的直接目的,为其他管理环节反馈信息,提供依据,以便使财务管理过程的下一个循环能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进行才是财务分析的根本目的。
三 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财务数据,以绝对数和相对数的形式,来揭示财务数据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A.本期实际完成数与预算数相比较
通过这种分析对比,可以评价企业预算的完成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其计算公式为:
实际完成数比预算增减数=实际完成数-预算数
B. 本期实际数与上汽,过去同期或特定时期的实际数相比较,其计算公式为:
本期实际数比上期或过去同期实际数增减数=本期实际数-上期或过去同期实际数
C. 本单位与其他单位同类型指标比较
在进行比较分析是,要求:
(1)在性质上同类,即不同类型企业的其相关财务指标上不可比的;
(2)在范围上一致,即相比较大财务指标所代表的主体范围应基本相同
(3)在时间上相同,即相比较大财务指标所代表的时期所相等的。
2.比率分析法:把某些彼此存在关联的财务项目加以对比,计算出比率,据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
A.相关比率分析:两个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财务项目相除求的的比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相对指标。
B.构成比率又称结果比率,是以某一财务项目的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除以该财务项目的总和数据求得的比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比重。
C.效率比率分析:某一经济活动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利用效率比率分析,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比率分析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计算结果容易判断。但是使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1)对比指标的相关性;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3.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将财务报表中两期或连续数期相同项目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投资效果的变动趋势的分析方法。
1)趋势分析法的比较方式
A.定比趋势分析:它是连续数年的会计报表中,以第一年为基期,计算其余年度各个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百分比,借以显示各个项目在分析期间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B.环比趋势分析:它是在连续数年的会计报表中,计算后一年度各个项目对前一年度同一项目的百分比,随后类推,形成一系列比值,借以显示各个项目在分析期间内的总的趋势。
2)趋势分析法的具体运用方法
A.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对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可以有两种方法:
(1)定基动态比率:它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
(2)环比动态比率:它是以分一分析的前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例,计算公式为: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
B.财务报表的比较: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的数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项目的增减变动数额和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财务报表的比较,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利润表的比较等。
C.财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项目作为100%,再计算出各组成部分占该总体项目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各个部分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3)趋势分析法的注意事项
(1)用于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
(2)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财务状况;
(3)应用例外原则,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应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4.因素分析法:又称因素替代法或连坏替代法,是在许多因素对某一项指标综合发生作用的情况下,分别确定各个因素变动对该指标变动影响的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其一般计算程序如下:
1)列出各个因素的预算数和实际数
2)依次以每个因素的实际数替换预算数,并计算出"替换指标"。然后将各次替换与替换前的指标相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某一因素对预算完成结果的影响程度。
3)将各个因素的影响值相加,即实际数与预算数之间的总差额。
5.杜邦分析法
四 财务分析的程序
财务分析的程序就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具体步骤
(一)财务分析的准备阶段
财务分析的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分析目的,制定分析计划,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信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分析目的
2.制定分析计划
3.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信息
(二)财务分析的实施结算
财务分析的实施阶段包括财务报表的会计分析和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财务报表的会计分析
进行财务报表的会计分析,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阅读财务报告;比较会计报表;解释会计报表;修正会计报表信息。
2.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一般的定量分析,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完成:
(三)财务综合分析和评价阶段。
1.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是在报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所作的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2.财务预测与价值评估:财务分析即是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结束,又是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
3.提出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分析到最后步骤,也是财务分析的书面总结。
五 财务分析的基础-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所需要的基础信息通常来自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和其他资料。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体,是财务分析的主要信息源,构成了企业财务分析的基础。
企业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一)资产负债表
1.基本结构及内容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适当安排,按一定的要求编制而成的。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的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格式见图。
2.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
从表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是左右平衡式的,左方反映企业的各类资产,右边反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左右双方总额相等。
使用者可从资产负债表中了解以下信息:
(1)资产项目:资产项目提供企业变现能力,资产结构及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信息。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是按其流动性即变现能力排列的。
(2)负债项目:负债项目提供反映企业总体债务水平(包括长,短期),债务结构的信息。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目是按到期日的远近顺序排列的。
(3)所有者权益项目:所有者权益项目提供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及企业收益分配情况的信息。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是按权益的永久性程度高低排列的。
(二)利润表
1.基本结构及内容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成果的报表。它利用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成本费用及税金数据,确定企业的利润。
利润表有两种格式,一是单步式利润表,二是多步式利润表。我国企业大多采用多步式利润表,其基本格式见表。
利润表有6项补充资料,反映利润总额中的非正常损益,包括:1 出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所得收益;2 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3 会计政策变更增加(或减少)的利润总额;4 会计估计变更增加(或减少)的利润总额;5 债务重组损失;6 其他非正常损益。利润表有3张附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分部报表(业务分部)和分部报表(地区分部)
2.利润表提供的信息
利润表的编制过程实际也是企业净利润的形成过程。利润表提供的信息主要有:
A.提供反映企业财务成果的信息
B.提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信息
C.提供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信息
(三)现金流量表
1.基本结构及内容
现金流量表式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报表。该表的项目,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三项基本活动分别列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编报的现金流量表的一般格式如图。
2.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
A.提供企业资金(特别是现金,下同)来源于运用的信息
B.提供企业现金增减变动原因的信息
C.提供企业净利润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配比信息
D.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所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