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69人加入学习
(148人评价)
《国家税收》MOOC
价格 免费
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试一试)

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或称公共权力,
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展开全文]

第九章  其他流转课税

1.城建税率:是指纳税人应缴纳的城建税税额与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两税税额之间的比率。

2.应纳税额=(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适用税率

3.城建税的纳税环节:是指城建税税人应当缴纳城建税的阶段。

4.教育费附加: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而征收的一种专项资金

5.计算方法:教育费附加=计征依据*附加率

6.烟叶的征税:收购金额 =收购价款*(1+10%)

7.烟叶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烟叶收购金额*税率

              =烟叶收购价款*(1+10%)*税率

[展开全文]

第三节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的计算公式:

完税价格=国内批发价格-进口关税-费用及利润

完税价格=国内批发价格/(1+进口最低关税税率+20%)

如果是在国内征收的货物,应该扣除国内税后计算:

完税价格=国内批发价格/[(1+进口最低关税税率)/(1-消费税率)+20%

2.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公式为:

完税价格=离岸价格-出口关税

完税价格=离岸价格/(1+出口税率)

3.关税应缴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缴税额=单位完税价格×应税进出口货品数量×适用税率

 

[展开全文]

第三节 增值税的计算

以下公式:

  1. 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2. 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成本×(1+成本利润)(属于只征增值税不征消费税)
  3. 3.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税额
  4. 或.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或组价=[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率)
  5. 4.免税农产品的公式:
  6. 购进免税农业产品进项税额=买家×10%
[展开全文]

第三节 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1.跨国纳税让人国际避税的客观原因:

①税收管辖权选择差异

②税收制度差异

③税收管理和税法实施上的差异

④各国采用的免除双重征税方法的差异

⑤各国对避税的态度和采用的反避税方法的差异。

6.国际避税的手段和方法:

①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实现转移利润,以规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

②滥用国际税收协定获取不当利益。

③利用信托方式转移财产以逃避居住国的所得税和财产税。

④通过资本弱化手法扩大税前扣除逃避所得税

⑤通过选择有利的公司组织形式,即在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之间作出恰当的选择,以回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

⑥通过移居避免成为高税国的居民,以摆脱高税国居民管辖权的约束

⑦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

[展开全文]

第五章 国际税收概述

1.国际税收学的研究范围:

①税收管辖权的协调与国际双重征税的避免;

②国际避税和逃税的方法及防范措施;

③国际税收协定;

2.国际税收的发展趋势:

①在所得课税领域,国与国之间的税收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防止财政降格,国际社会有必要对所得税的课税制度进行协调。

②各国应加强税收征管方面的合作,共同对付跨国纳税人的国际避税和偷税行为.

③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的国际税收原则形成冲击,引发新的国际税收问题

3.国际税收涉及的主体有两个:一是课税权的主体;二是纳税主体;

4.税收管辖权: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在征税方面所拥有的权力,是一个国家行政权力在征税方面的体现。

5.属地原则:是指一国政府以地域概念作为其行使征税权力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原则。

6.属人原则:是指一国政府以人员概念作为其行使征税权力所遵循的指思想原则。

7.税收管辖权的种类:地域管辖权和居民/公民管辖权。

8.国际双重征税的不同性质,可分为:税制性双重征税、法律性双重征税和经济双重征税。

9.国际税收范本规范性条款(顺序):①永久性住所;②重要的利益中心;③习惯性住所;④国籍;⑤协商解决

10.双重税收管辖权→重复征税→障碍资本技术流动;

11.解决重复征税的方法:①免税法②扣除法③抵面法④税收饶让

[展开全文]

1.流转税的改革:改革后的流转税由: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2.2003年至今的税制改革:

  1. 第一.2008年1/1日起,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制度;
  2. 第二.完善了增值税制度。2016年5月1日起,开始全面的营改增。
  3. 第三.调整了消费税政策。
  4. 第四.不断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5. 第五.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展开全文]

第一节  税制构成要素

1.累进税率:是按照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实行逐级递增的税率制度。

2.超额累进税率的优点:超额累进税率进程度缓和,不会出现临界点部位税负增长大于所得额增长的现象,税负公平。

缺点:计算复杂

3.速算扣除数的方法:

原理法: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

公式法:本级速算扣除数=前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前一级税率)+前一级速算扣除数

4.定额税率的形式:①地区差别额定税率②产品差别定额税率③幅度定额税率④分类分级定额税率

5.减免税的形式:①税基式减免②税率式减免③税额式减免。

[展开全文]

第三章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1.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 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税收收入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 2.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税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 国民收入税负率=税收收入总额/国民收入*100%
  • 企业所得税负率=实缴所得税总额/实现利润总额*100%
  • 企业综合税负率=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税总额/企业盈利*100%
  • 个人所得税负率=个人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个人所得总额*100%

2.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国家职能范围③宏观经济政策④财政收入结构⑤税负统计口径

3. 影响税负转嫁因素:取决于税种形式、定价方式、价格弹性、征税范围、反映期限等。

4.税负转嫁与税种方式:①税负转嫁与流转税②税负转嫁与所得税③税负转嫁与财产税。

5.税负转嫁和定价方式:①市场定价和税负转嫁②计划定价和税负转嫁③税负转嫁和供求弹性

6.税负归宿:①法定归宿②经济归宿

[展开全文]

税收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或者公共权力, 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 强制 ,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展开全文]

第三章  税收原则与税收负担  第一节  税收原则概述

1.税收:是政府为满足公众公共需求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会给纳税人形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

2.税收原则:是一个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指导税收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

[展开全文]

第二章  三节税收效应 

1.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因为政府征税改变纳税人的总体收入水平,并对纳税人或负税人的经济行为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2.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实行选择性征税而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