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家税收
1.税收基本理论:税收的概念,职能,原则,负担,结构,类型)主要解决一个政府为什么征税问题---提供公共品。
2.税收基本技能(按征税对象行政性质不同分类):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资源税(资源税)
财产税(房产税、契税) 行为税(印花税)
3.税务管理(税收管理、税务行政),主要解决如何将税款入国库、纳双方有违法行为或争执如何解决的途径。
第一章 国家税收
1.税收基本理论:税收的概念,职能,原则,负担,结构,类型)主要解决一个政府为什么征税问题---提供公共品。
2.税收基本技能(按征税对象行政性质不同分类):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资源税(资源税)
财产税(房产税、契税) 行为税(印花税)
3.税务管理(税收管理、税务行政),主要解决如何将税款入国库、纳双方有违法行为或争执如何解决的途径。
1、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
2、周代的“关市之赋税”、“山泽之赋”(工商税收)
3、春秋鲁国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农业赋税进入成熟时期。
税收基本法」
税收的概念:
税收概念可以从6个方面来理解
税收的形式特征
含义:是指作为分配范畴的税收所固定所有
税收分配关系是国家和纳税人
复议法,诉讼法,赔偿法
税收的所属范畴: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
税收起源是指税收从一般社会产品分配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分配过程,
税收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1、国家的产生为税收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2、适当的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私有制是税收产生的另外一个条件。
税收的雏形:贡、助、彻。
税收有雏形走向成熟的标志——“初税亩”
税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方面。
税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方面。
1、强制性征税是指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依靠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强制征收税款。有纳税义务的社会团体和成员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税收法律法规。在国家税法规定的范围内,纳税人必须依法缴纳纳税款,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税收法律地位的体现。强制性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税收的征收完全依赖于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另一方面,税收征收过程是强制性的,即如果发生税收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实施处罚。
2、税收的无偿性是指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的部分收入通过税收转移给国家,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价格。税收的无偿性与凭借政治权力的收入分配的性质有关。无偿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在获得税收后不需要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另一方面,这意味着政府征收的税收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税收的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它反映的是社会产品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单向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税收的无偿性是区别税收和其他形式的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特征。
3、税收的固定性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征税,即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估价方法和期限等。所有这些都是由税收法规预先规定的,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试用期,这是一个固定的连续收入。
那么在税收的以上特征下,税收的作用是什么呢?
1、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权力的功能。国家权力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国家权力的存在依赖于税收的存在。没有税收,国家机器就无法有效运转。同时,税收分配不是按照等价原则和所有权原则进行分配,而是通过政治权利来调节物质利益,反映国家支持和限制什么,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
2、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工具。税收在保证和实现财政收入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税收是强制性的、无偿的和固定的,它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同时,税收的征收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从多种渠道筹集财政收入。
3、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国家可以通过征税和规定税目、税率、奖金征收或减税免税来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1.税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税收是由国家或政府来征收的
3.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或称公共权力
4.税收是强制、无偿征收的
5.税收具有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不同的特征
6.税收是政府掌握用以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二)如何遵循税收的财政原则
其关键内容表现在选择税种、选择税率和加强征管等三方面。
1.选择税种
(1)流转税的财政效应(2)所得税的财政效应(3)其他税种的财政效应
2.税率选择
3.加强税务管理
税前还贷是指对企业实现的利润,允许先按规定归还各种专项贷款,再计征所得税的办法。税前还贷的办法在初期确实起了促进企业技术更新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惠措施的作用已逐渐转为弊多利少,税前还贷办法强烈地刺激了企业投资冲动,实质上形成了投资的"大锅饭" ,不利于控制基建规模,并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以税代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体现为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有必要将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由上交利润改为按国家规定的税种、税目、税率缴纳税收,从而把二者之间的分配关系通过税法固定下来
税前还贷是指对企业实现的利润,允许先按规定归还各种专项贷款,再计征所得税的办法。税前还贷的办法在初期确实起了促进企业技术更新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惠措施的作用已逐渐转为弊多利少,税前还贷办法强烈地刺激了企业投资冲动,实质上形成了投资的"大锅饭" ,不利于控制基建规模,并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以税代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体现为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有必要将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由上交利润改为按国家规定的税种、税目、税率缴纳税收,从而把二者之间的分配关系通过税法固定下来
税收三性关系,征之有保,征之有用,征之有度,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契合。
一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税收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培养其对税制改革与发展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二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现行中国税制具体税种的计算及实务。三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税收管理的理论和实物,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税收基本知识和理论、中国现行流转税制、中国现行所得税制、中国现行其他各税、中国现行税收管理以及国际税收的主要内容。
一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税收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培养其对税制改革与发展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二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现行中国税制具体税种的计算及实务。三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税收管理的理论和实物,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税收基本知识和理论、中国现行流转税制、中国现行所得税制、中国现行其他各税、中国现行税收管理以及国际税收的主要内容。
1.税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税收是由国家或政府来征收的
3.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或称公共权力
4.税收是强制、无偿征收的
5.税收具有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不同的特征
6.税收是政府掌握用以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二)如何遵循税收的财政原则
其关键内容表现在选择税种、选择税率和加强征管等三方面。
1.选择税种
(1)流转税的财政效应(2)所得税的财政效应(3)其他税种的财政效应
2.税率选择
3.加强税务管理
真好讲的贴合实际
第五节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
一、研究目的
税收的三性、明确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中重要形式、 税与费的区别
二、税收与利润上缴的区别
利润上缴(国有企业)
税收与利润上缴的区别
(依据范围不同-税收是国家的政治权利、国家法律;利润上缴-利润分配国有企业
强制程度不同--依法纳税;利润-实际收益比例
分配顺序不同--税收:先交税后分配利润
利润上缴先分后上交,扩大国有资产的再生产
固定性不同--税收一定比例;利润按实际
税收是国家聚财的主要手段,利润上缴是国家聚财的辅助手段。
税收和利润上缴都是国家手中的经济杠杆,不能用一个否定另一个。以利代税,以税代利都是错误的,要正确运用。
三、税收与国家信用的区别
税收是分配
税收是强制性
税收分配不存在偿还问题
税收具有固定性,而国债无固定性
二者比较:税收是国家聚财的主要手段,国家信用是国家聚财的辅助手段
四、税收与财政发行的区别
五、税收与规费的区别
规费是指在国家经济活动中,由于相互交换劳务或提供某种特定的服务使用国家某些权利而像受益者征收的
六、税收与罚没的区别
第四节 税收的形式特征
一、含义--是指作为分配范畴的税收固有标志。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它是任何社会形式具有的共性特征
二、税收的强制性
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税收强制性的含义
三、税收的无偿性
定义:国家不需要对具体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而占有和支配一部分剩余产品,既剩余从具体纳税人手中无偿地转移到征税人的手中
四、税收的固定性
五、税收三性的关系
共性 不同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区别 区别于其他财政
第一章 税收基本概念
第三节 税收的产生和发展
税收范畴:1、经济范畴:放在再生产分配环节,
2、历史范畴:追溯历史,税收发生发展演变
一、税收的起源
1、税收起源概念
税收起源是指税收从一般社会产品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分配过程。
2、税收起源的观点
1、国家决定论
2、经济条件决定论
3、双重条件决定论
3、税收产生的两个前提
1、国家的产生为税收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2、适当的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私有制是税收产生的另外一个条件
4、税收的雏形:贡、助、彻
5、税收由雏形走向成熟的标志---初税亩
二、税收的发展
1、税收名称的变化
贡、助、彻、租、税、捐、赋-租税、捐税、赋税--税
2、征税依据变化
实物税、利益税-货币税
3、税收法制发展变化
自由贡献时期-支持援助时期-专制课征-立宪课征
4、税制结构发展变化
以古老直接税--农业税为主其他为辅
以间接税--对商品征税为主其他为辅
以现代直接税
5、税收地位变化发展
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税收杠杆条介绍
2资本主义垄断时期至现在,因为存在市场失灵,所以需要用税收、金融、财政杠杆干预调节经济,税收的地位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