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1、新资源基础论(约翰逊)
2、产业集群理论(波特、克鲁格曼和伦德瓦尔)
3、非股权安排理论(跨国公司选择此安排的内在原因是其具有独特性、绝缘性、整体性、整体性、隐含性等核心优势)
4、优势获取论(邓宁)
5、外包生产理论(新趋势:生产外包从本土走向海外;外包由制造业走向服务业;外包由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密集型;外包已经演变为提高绩效的手段)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1、新资源基础论(约翰逊)
2、产业集群理论(波特、克鲁格曼和伦德瓦尔)
3、非股权安排理论(跨国公司选择此安排的内在原因是其具有独特性、绝缘性、整体性、整体性、隐含性等核心优势)
4、优势获取论(邓宁)
5、外包生产理论(新趋势:生产外包从本土走向海外;外包由制造业走向服务业;外包由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密集型;外包已经演变为提高绩效的手段)
一、美国学者威尔逊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
1、小规模技术优势;
2、当地采购与特殊产品优势
3、物美价廉优势
二、印度学者拉奥提出技术地方化理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可以对外国技术进行消化、改进和创新,从而使得产品更适合于自身的条件和需求。
三、邓宁提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在一定经济发展条件下,一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发展过程。且一国的海外投资低位与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正比关系爱
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技术创新是一国、产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国家区位优势
国际借贷的含义:
主要是指期限在一年及以上的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租赁信贷、以及中长期出口信贷。
国际借贷也属于国际长期资本流动
国际借贷类型“
1、官方借贷
2、半官方借贷
3、商业银行借贷
4、国际租赁”
通常限制国际直接投资的措施有:
1、部门限制
2、股权限制、
3、利润汇回限制等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输出和资本输入两方面。
注意与资本输出的关系
注意对外资产负债的关系
注意与资金流动的关系
国际资本流动形成的前提条件
1、外汇管制较少或取消
2、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F模型)
1、基本的MF模型
2、大国的MF模型
3、资本不完全流动的MF模型
4、两国的MF模型
IS/LM/BP曲线是开放经济条件
斯旺图形的不足之处:
1、没有考虑资本的流动,内、外部平衡仅仅是贸易平衡;
2、当汇率无法变动时,只有一个政策选项,米德冲突不可避免
蒙代尔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在固定汇率制下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同时实现内外部平衡的政策配合理论,
国民收入恒等式就变化为吸收公式:
TB=Y-A
该式表明,一定时期国际收支差额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差。当国民收入大于国内吸收时,共计收支为顺差;反之,则为逆差。
国内吸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自主性吸收,一个是引致性吸收。基
A=A*+AαY
式中A*为自主性吸收,α代表边际吸收倾向,即国民收入增量中用于吸收的比例。
国际收支调整过程有两种机制:
1、价格调节,通过汇率和货币量的变动来影响商品、劳务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而,回复国际收支的平衡
2、收入调节,通过总支出或生产的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和货币分析理论属于价格调节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属于收入调节
资产组合平衡分析法把经常项目平衡引入汇率均衡分析比货币分析法更具有现实意义。
该方法还把宏观均衡分析引入,实现货币主义与凯尔斯主义汇率理论的综合,实现了存量----流量结合起来分析,因而具有一定政策分析价值。
货币分析法(2)
1、资产市场理论
2、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3、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4、超调模型
5、汇率动态学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有种解释,最早的解释是亚当斯密,这一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之上,运用生产成本理论,提出了绝对比较优势成本论。
空间套汇,直接套汇,间接tao hui
关税的两大分类:
一、根据征收方法分类:
1、从量税
2、从价税
3、选择税
4、混合税
选择税与混合税都是基于从量税与从价税为基础
二、根据征收目的分类:
1、财政关税
2、保护关税
贸易会产生利益,因而贸易双方不是零和博弈。但是贸易利益的分配,对于参与贸易的双方则会随贸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方利益分配比例提高,意味着另一方必然减少,双方是此长彼消的关系。
国际贸易总利益的减少,会导致该国居民实际收入的下降。
1、生产要素增长
2、罗伯津斯基增长
3、贸易三角形
分析方法:
1、一般均衡分析
2、动态分析
产品的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LCT)1966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于1966年,在其‘’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
该理论认为,一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分四个阶段:即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体系
1.产业资本国际循环的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由远及近
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坚持发展的观点
坚持逻辑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