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8729人加入学习
(105人评价)
《大学化学》
价格 免费
音频听课 手机端支持一键听课 (试一试)

元素周期表
1元素的周期
2元素的族和区的划分
 

[展开全文]

多电子原子结构
1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2核外电子的排布
 

钻穿效应
定义:由于角量子数1不同,几率的径向分布不同,电子
钻到核附近的几率不同,因而能量不同的现象,称为电子的钻穿效应。
一般说,在原子核附近出现几率较大的电子可以较多地避免其它电子的屏蔽作用,也就是回避其它电子的屏蔽作用比较好,这样受到核电荷的吸引比较大,能量较低;在原子核附近出现几率较小的电子则相反,被屏蔽的较多,能量较高。

[展开全文]

多电子原子结构
1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2核外电子的排布
 

[展开全文]

可题:1)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2)精确求解薛定谔方程困难,如何处理?支函数的物理意义?
解薛定谔方程得到波函数ᵩ(X, y,z),如果把空间某点的坐标带入方程,可求得对应数值,但平本身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ᵩ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代表空间上某一点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称为概率密度。
掌握概率密度,可以掌握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可题:1)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2)精确求解薛定谔方程困难,如何处理?支函数的物理意义?
解薛定谔方程得到波函数业(X, y,z),如果把空间某点的坐标带入方程,可求得对应数值,但平本身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ly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代表空间上某一点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称为概率密度。
掌握概率密度,可以掌握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展开全文]

Rutherford的行星式模型
原子中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只是一个体积极小、质量大的核,核外电子收到核的作用在周围的空间运动,如同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旋转一样。
根据当时的物理学概念,带电微粒在力场中运动时总要逐渐失去能量,运动着的核外电子将遵循一条螺旋轨迹下降,最终将落入原子核从而导致原子毁灭.

[展开全文]

腐蚀概述
腐蚀的定义:腐蚀是指材料与它所处环境介质之间发生一物理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变质和破坏。
腐蚀的危害:
1.巨大的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更换设备及构件;间接经济损失:设备停产、腐蚀泄露;

2.资源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大量优质原料泄露;大量的金属需要回炼
3.引发灾难事故

4.污染人类生存环境

[展开全文]

电极电势的应用
1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常用氧化剂,其所在电对一般E>1.0V;常用还原剂电对一般E<0或稍大于0。
2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原电池电动势。
按规定原电池中,E代数值小的电极为负极,E代数值大的电极为正极。
 

[展开全文]

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1.以化学式表示电池中各种物质的组成,并注明状态、压力(气体)、浓度(溶液);
2以符号(|)表示两相界面,以( l)表示盐桥;
3.书写时,各化学式的排列顺序要真实地反映电池中各物种的接触顺序。
4.发生氧化反应的写在左方,还原作用的写在右方。
 

[展开全文]

1.2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配平原则:
①电荷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
②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相等。
1).氧化数法:
配平原则:氧化数升高=氧化数降低
 

[展开全文]

1.2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配平原则:
①电荷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
②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相等。
1).氧化数法:
配平原则:氧化数升高=氧化数降低
 

[展开全文]

一、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及其组成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3.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形式
4.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结构
(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三、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形式
在液面形成单分子膜、许多活性剂分子自动聚结,形成“胶束”。

四、乳化作用
1).乳浊液及其分类
分散质和分散剂都为液体时,这种分散系就称乳浊液。分为两类:
油分散在水中(记为油/水或0/W)水分散在油中(记为水/油或W/O)
“油”泛指一切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

[展开全文]

一、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及其组成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3.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形式
4.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结构
(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三、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形式
在液面形成单分子膜、许多活性剂分子自动聚结,形成“胶束”。

四、乳化作用
1).乳浊液及其分类
分散质和分散剂都为液体时,这种分散系就称乳浊液。分为两类:
油分散在水中(记为油/水或0/W)水分散在油中(记为水/油或W/O)
“油”泛指一切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
 

[展开全文]

复杂化合物的由来

组成为CoClR6NH的化合物第一次制备出时,人们认为它是由两个简单化合物(CoCI3,和NH3)形成的一种新类型的化合物。由于人们不了解成键作用的本质,故将其称之为“复杂化合物”。

1.配合物定义

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与可以接受孤对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形成的化合物。2.配合物的组成

[Ag(NH3)2] +、[Cu(NH3)4]2+、[Fe(CN)6]3-、[Pt(C2H4)CI212

2组成:中心金属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形成的配离子。

[展开全文]

分步沉淀实验
一个体系中同时存在多种离子,逐渐加入一种沉淀剂均可使这些离子沉淀时,沉淀有先后之分,这种同一溶液中,发生先后沉淀的现象,称为分步沉淀。
 

[展开全文]

KHgS)=6.4×10-53
3HgS(s)+12HCl(aq)+2HNO,(aq)一
3H,HgC14(aq)+2NO(g)+3S(s)+4H,O(1)

[展开全文]

1.酸碱电离理论一阿仑尼乌斯(Arrhenius)

酸–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H+)的化合物,碱-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反应实质–中和反应(Neutralization Reaction)。

2.酸喊质子理论一布阴斯特(Brpnsted J N)

酸-反应中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即质子给予体

碱-反应中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即质子接受体。

3.路易斯酸碱理论(Lewis acid)

酸一电子对接受体(Electron pair acceptor)(原子、分子或离子);

碱一电子对给予体(Electron pair donor)(原子、分子或离子)。

酸碱反应的实质一电子对接受体与电子对给予体之间形成配位共价键的反应。

[展开全文]

1.神州六号宇宙飞船所用的原料-火箭发动机的燃料

一种化合物能否成为火箭推进剂和炸药,主要看它是否符合三个条件:

1)反应在热力学上必须自发,而且是很强烈的放热反应。(保证能量的产生)

2)反应必须快速,即动力学上的反应速率很快。3)反应的生成必须是气态的小分子。

P=mRT/MV,相对分子量越小,产生的压力越大,越有利于形成高压喷射。

第一艘宇宙飞船的火箭推进剂:过氧化氢和联氨

2H2O2+NzH4 =N2(g)+4H2O(g)

△rHm° =—814 kJmol-1

阿波罗火箭的推进剂:偏二甲册[(CH3)2NNHz]和N2O4。

我国于2005年10月发射的神州六号宇宙飞船所用的原料:偏二甲册[(CH3)2NNH2]。

2NzO2+ (CH3)zNNH2=3N2(g)+4H2O(g)+2CO2

△rHm 0 = -1814.62kJmol-1

2.石墨怎样才能变成金刚石

C(石墨)一C(金刚石)ArHm= 1.9 kJmol-1

ArSm =—3.3 JK-1mol-1ArGm = 2.9 kJmol-1

常温和标准状态下不能自发进行。因为

△rHom>0,△nSom<0,通常压力下改变温度无济于事。

但是,金刚石的密度为3.5g/cm-3,大于石墨的密度2.3g/cm-3。可以推断,加压有利于转化。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大学化学

课程特色

PPT(40)
视频(40)